接续传承,任城孩子有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两创”记忆
青少年入心,文化“两创”有活水
2022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B02
看点
2022年5月20日 星期五
  记者 刘凯平 通讯员 王昊 孟延军

  剪纸、刺绣、武术……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任城区中小学生课余生活里最“时髦”的活动。在济宁市实验初中、永丰街小学,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探索出一条接续传承的新路子,让学生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记忆。
  知礼明礼 懂礼守礼
文化“两创”种子扎根

  在永丰街小学,一套精心编排的文明礼仪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套礼仪操是我校教师在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基础上,提炼其中礼仪规范,自主编排的一套韵律操,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知礼明礼、懂礼守礼。”永丰街小学教师宋培培介绍,小学生天性好动,体操之类的活动正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种班级间的体操排练,在培养孩子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让文化“两创”的种子扎根在孩子心里。
  在永丰街小学教学楼二楼,布老虎、刺绣、手工做的葫芦等映入眼帘。宋培培介绍,这些都是学校师生在课余时间制作出来的手工艺品。“手工艺品制作适合一些高年级的同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力。”记者看到,手工艺品从简单的手抄报到精美的刺绣作品,可以看到学生动手能力由稚嫩到成熟的清晰路径。
  在学校的楼梯间、走廊之中,传统经典中一些“金句”出现在墙上,永丰街小学的校风是与礼同行,德润心灵,意在让学生们领悟到礼和德的重要性,这些“金句”在不经意间,让孩子们沉浸在日常熏陶中,养成文明懂礼的好习惯。
社团活动百花齐放
文化“两创”有活水

  在济宁市实验初中,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更是百花齐放,学校依托兴趣社团,精彩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
  炫彩美术社团是济宁市实验初中一个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美术社团。学校组织教师、学生走进民间艺人,了解脸谱文化、纸盘画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传承脸谱绘画、纸盘画等传统艺术的同时,征集优秀作品,在校园里开展民间艺术作品展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社团让有相同兴趣的孩子走到一起,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活动也依托于此。”济宁市实验初中教师潘贞梅介绍,因为学生兴趣所向,很多活动可以持续性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活动也因此焕发活力,话剧社经常改编一些类似愚公移山这样的传统故事,口才社也会拿一些经典的诗句去诵读,音乐社里古筝、二胡的声音也绕梁不绝。
  田径场上,优秀传统文化摆脱了书本的束缚,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济宁市实验初中把传统的竹竿舞引入体育活动中,让学生们享受到自由活动的乐趣,他们在活动中增强体质,在运动中体验快乐。
  “我们利用学校资源,依托丰富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从而带动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把民间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潘贞梅说。
传统文化融入课程
校园承载复活传承

  济宁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三孔”和纵贯全境的京杭大运河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汇通南北,京杭大运河济宁段正处于任城辖区,兴盛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这为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源头活水。
  任城区高度重视运河文化非遗传承,2020年制定《任城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运河文化)工作方案》,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任城区教体局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确立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思路。
  “我们深入学校调研,发现并培育一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典型,如拓片制作是济宁市第五批非遗项目,任城实验小学将其挖掘,成立拓片制作工作室,进行拓印制作传承。”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科室主任信丽华介绍,任城区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基础上,让该课程同数学、语文等课程一样,纳入优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能手等教学评比中,激发教师活力,让他们更有动力去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除了单设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任城区还在探索传统文化与各学科融合的方式方法。“在语文、体育、思政等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探索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由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刘辉牵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的实践研究》获得‘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信丽华说。
  在任城区教体局、教研中心的支持下,辖区各学校在培育传承典型、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创新传承形式有了长足的进步,随之而来便是在各大校园里传统文化呈现出的蓬勃生机。
  “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纳入教学体系,激发教师、学生双方的活力,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在校园的‘复活传承’。”信丽华笑着说。

  济宁实验初中学子排演舞蹈节目。
三维激光技术助力 无人机自主巡检
  本报济宁5月19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贵洋 孔宁) 连日来,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对所辖110千伏输电线路开展三维激光雷达扫描、设备建模以及航线规划工作,为全面实现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做足准备。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通过多角度、多测点的数据拼合得到整条输电线路的三维点云数据库。未来除能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外,还能为输电线路“三跨”距离测量、线路改造方案制定、植被高度测量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该公司充分利用天气条件,高质量完成扫描、建模以及航线规划等工作,为下一步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打下基础。
带电作业装开关 客户用电有保障
  本报济宁5月19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储学法 东英) 近日,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在10千伏新开Ⅲ线34号杆带电安装分界开关,优化了线路结构,保证了周边客户“用电不停”。
  考虑到该线路承担着多家企业、小区、学校的生产生活用电,该公司决定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进行。带电作业人员通过绝缘斗臂升至高空,对线路预先进行绝缘遮蔽,吊车将组装好的开关吊至指定位置,作业人员登杆作业进行安装。安全监督人员全程做好安全监督,及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确保现场作业安全万无一失。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发挥好监护作用,严格执行标准化施工,确保周边客户在“零感知”情况下顺利完成开关安装工作。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刘凯平 组版:曾彦红 校对:胡韵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