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相遇』 淄博一场特殊首演的舞台背后
2022年05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舞台的聚光灯是实现梦想的方向,而他们的携手,是温柔与热爱的相融。
  5月17日晚19时,一场特殊的演出在淄博保利大剧院上演。作为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剧院开放日”文旅惠民活动的首场,这个舞台本就颇受关注,而其线上直播的形式以及残健融合的表演团队,更让这场首演成为焦点。
  淄博市追梦艺术团是本次舞台的主角,作为一个残健融合的特殊表演团队,舞台耀眼的背后,是反复练习的身影和不断努力的日夜。
  这是一次特殊的相遇——文化与舞台的交织,音乐与热情的碰撞,有关梦想的携手向前……舞台的背后,不仅仅是一次有关文化的心灵契合,更展现出了助残的德善之美。
  记者 张晓光 
通讯员 张雅娜 黄磊

匆忙中的有序
她是核心

  5月17日上午9时,淄博市追梦艺术团正在保利大剧院的舞台上进行首演彩排,一身运动装的白雪坐在观众席的正中央。
  望着因不熟悉舞台,而上下台顺序有些混乱的演员们,嘈杂中,她紧皱的眉头透露着担心。
  作为团长的她,深知这场首演的重要性。
  “这是‘剧院开放日’活动的序幕,是文化惠民新的起点,可不能出错。”白雪明白,团中每个人的表演状态都关乎舞台的最终呈现,她站起身向前,开始了有序的指挥……
  本次演出时长约90分钟,在65个演员中,残障人士的占比接近一半,并且不同类型的17个节目都是由残健演员共同完成。
  事实上,这场演出的准备时间只有短暂的一个多月,并且是通过线上教学完成每个节目的排练。
  时间回到一个月前的四月初。彼时,白雪接到张店区文化馆的通知,她所带领的淄博市追梦艺术团将担任4月底直播首演的表演团队,这意味着,准备排练的时间只有不到1个月。
  接到通知后,从确定舞台主题,到节目人员安排,白雪用了两天时间整合出了一套舞台策划方案。
  但此时的淄博,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无法集合队员,在与舞蹈指导老师商议后,白雪决定,一切节目排练线上进行。
  下发任务、联系队员、组织线上教学、递交演出材料……1个月内,白雪事无巨细,脚步匆匆。她笑称:“每天很充实,每天都有事做,一直在奔跑,一直在操心。”
  临近4月底,白雪接到通知,演出时间延后至5月中旬。她立即通知所有队员,继续进行线上的精准排练,要保证演出当天的演出质量。
  匆忙的演出任务,短暂的准备时间,有限的排练方式……多年团长,队员们给予了白雪足够的信任,她是整个团队的核心。
  已在团队7年的老队员成秀芳这样形容:“白团是主心骨,是她把整个团队凑成一团火,把我们的心聚在一起。”
舞台上的他们
一样闪光

  在这场演出的准备中,最难的莫过于残障人士的节目排练工作。
  白雪说,因舞蹈团队大多是聋哑人士,舞蹈指导老师只能用手语加舞蹈动作与队员交流,在他们安静的世界中,线下排练都很困难,线上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遍遍的手语指导,一次次的耐心鼓励,直到演出前一天,舞蹈队才在线下合排过一次,但展现出来的舞蹈整齐度效果,却让白雪十分欣慰。
  短短几分钟的舞蹈中,深藏着她们对舞蹈的热爱,其背后,展现的是她们面对生活积极的心态。
  除了听障者所组成的舞蹈队,团队中还有几位坐着轮椅的表演者。59岁的崔雪梅便是其中一位,她带来了一段扇子舞。
  上台前,记者来到化妆间,崔雪梅正和身旁的健全志愿者高卫聊得融洽,若不是轮椅和那空荡荡的裤管,谁能想到脸上有着明媚笑容的她,曾因严重车祸失去右腿。
  “我其实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同样热爱舞台,舞台上的我们是一样的。”谈到日常中与队员们的排练和相处,崔雪梅说。
  高卫也表示,2019年的时候,团队曾一起去过威海、烟台演出,她们也经常一起出去游玩,这种感觉就像是老朋友的出游。
  淄博市追梦艺术团是一支成立于2013年的公益艺术团,自成立起就一直秉承“热心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的团队宗旨四处展演,并于2017年开始吸纳残障队员。
  张店区文化馆副馆长邹雪萍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艺术团已开展1600余场次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及公益演出活动,着力打造了“圆残疾人舞台梦”“文化志愿者美丽乡村行”“文艺点亮夕阳红”三大文化服务品牌项目,曾被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邹雪萍说:“追梦艺术团的脚步遍布淄博各个区县,甚至将这种公益的精神、丰富的文化节目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带出了淄博,他们的公益,从未停歇。”
  残健融合的舞台,是特殊的,但舞台上的他们,同样闪光。
  “我希望特殊的她们也能够在舞台上享受生活,做想做的事,实现他们的梦想。”白雪说,团队中的残障人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他们因感动而相聚,因热爱而交心。
耀眼下蕴含的
文化力量

  特殊的文化展演,深入的心灵共鸣。
  5月17日晚19时,这场首演在各平台同步直播。视障兄妹的深情歌声、轮椅上坚韧有力的扇子舞,还有残健表演者携手走上舞台的温馨画面……一幕幕,皆是感动与记忆。
  作为“剧院开放日”活动的首演,更作为文化惠民活动的序幕舞台,这场特殊演出带给观众的不只是不同类型的文化表演,更是将生活、情怀与感动融入文化传播,实现观众与演员的情感共鸣。
  而这,也正契合了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淄博保利大剧院联合举办此项活动的初心——让民间艺术团走进高雅艺术殿堂,在民间生活艺术与高端文化设施的融合碰撞中,以不同形式的文化惠民方式,提升文化生活满意度,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文化如何惠民一直是文旅发展大背景下的关键思考问题。而在此情况下,淄博市文化与旅游局也作出了诸多文化惠民的尝试性创新与实践。
  今年推出的“品游淄博 云享文旅”线上文化活动已成为其响亮的文旅品牌。该活动通过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形式,突出线上展演,强化群众参与,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云”上艺术陪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淄博市文旅局已共开展各类线上演出、阅读推广、艺术普及、知识慕课、景点推荐等60余场次,收看人次达95万人。
  数字之下,是文旅创新发展可行性的实现,也是对线上文化惠民的肯定,但在线上创新的基础上,文旅还需回归线下活动的举办。
  对此,淄博市文旅局表示,在线下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情况下将陆续开展第三届“齐舞·悦动”淄博文化艺术季、“厚道齐地 美德淄博”主题情景小剧创作展示活动等线下活动,通过不同平台、创新形式、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助力打造“五好城市”,实现文化繁荣新淄博。
  不同的特殊人群,相同的文化爱好,心与心的交流,因爱和感动而变得更加真实。而这,正是特殊的他们赋予这场舞台更为独特的文化深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