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沿革与未来
2022年10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埃及尔发表的《中国游记》中,他挑选了一张广州的照片附于书前。
     □李笑涛

  关于“小孔成像”的原理,《墨经·经说下》中留有记载:“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这段中国最早与摄影成像理论有关的文字早于西方摄影理论两千多年的时间。
  西方的照相机及摄影技术源于法国。18世纪,法国有一种行业,即在画人像前点一支蜡烛,背后墙上放一张白纸,画家用铅笔把烛光投射到纸上的人影勾画出轮廓,再用铅笔涂实而成一张“照片”。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开始从事照相技术研究,恰好此时,一个名叫哈谢尔夫的人发明了定影技术。达盖尔以自己发明的底片和显影技术,结合哈谢尔夫发明的定影技术和维丘德发明的印相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
  摄影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1844年10月,当时法国摄影师于勒·埃及尔作为法国海关总检察官随同法国外交使团,乘坐法国“西来纳号”三桅战舰带着达盖尔摄影机抵达澳门,拍下了一批澳门最早的照片。其后,他又换乘“阿基米德号”赴广州黄埔港,拍下了一批中国内地最早的照片,其中包括现在收藏于巴黎法国摄影博物馆的两广总督耆英的半身像。
  摄影理论与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中国的摄影技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原始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国际这样一个发展过程。这段时间里,中国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摄影大家,如谷永威、曾毅、戴桂娣、孟庆林、贾虹荀、鞠航、张闻兵、马千里、时耀华、孙京涛、蒲永强、张光泉、张世刚等。
  伴随着摄影设备的更新换代与技术提升,摄影人的思维与摄影的发展也在不断升级。
  在照相机及摄影技术进入中国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我们国人从开始蒙昧地排斥摄影到把摄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这期间经历了非常复杂的艺术论证过程。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现在的数码摄影设备再次升级之后,特别是通过计算机后期可以进行再次修正、修改、合成……颠覆了之前的很多摄影理念,提升了摄影美学的格局、高度与想象力。后期数码合成技术甚至为摄影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为摄影者的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综观中国这几十年摄影的发展,伴随着摄影设备的升级换代,摄影已经从“旧时王谢堂前燕”,慢慢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摄影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天上月亮,也不再是一门难以掌握的特殊技能,而是当下人人用手机都能实现的普通生活日常。摄影设备的普及与技术的更迭,让当下人人都能参与到摄影中来,人人都可以享受摄影带给生活的种种便利与美好。
  摄影设备和摄影技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我看来,无论摄影设备及软件如何升级,还是需要摄影家的摄影技术加持。一个摄影家,拥有好的摄影技术才是摄影的关键。好的摄影技术不仅仅是时刻有发现美的眼睛;是能够用光影记录下生活中的意外瞬间;是能够把握每一丝情绪后用快门记录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能够用特殊的构图方式来呈现有秩序的美丽世界;有时候甚至是需要摄影者用一腔热血通过光影糅合自己的生命力量,呈现在照片上……
  摄影,最关键的还是摄影者本人。摄影设备千差万别,但是摄影呈现出来的美,是因摄影者的学识、经历、哲思、对生命的感悟不同而不同。好的摄影作品应该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能引起观赏者共鸣的,能够体现生命之伟大的。只有这样的摄影作品才能是好作品,能够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更多还在于摄影者本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