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巩悦悦
作为全国唯一获得教育部支持的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试点省份,山东的乡村教育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六一”儿童节当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进纯山区县——山东沂源的两所乡村小学,与大山里的孩子度过了难忘而又快乐的一天。
沂源的大山陡峻连绵、层峦叠嶂,经过一段段弯弯绕的山路,记者来到了张家坡镇流泉完小。这所学校仅有109个孩子,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清晨7点不到,孩子们就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校园,开始进行化妆、舞蹈彩排、布置会场等一系列节日准备工作,看似寻常的儿童节活动对这所村小而言意义重大。
两年前,因为青岛“支教岛”的一次送教下乡,沂源这所最偏远乡村学校之一的流泉完小跃入大众视野,也被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关注。两年以来,这所学校在校园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发展迅猛,变化有目共睹。这所百余人的村小究竟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呢?记者在儿童节当天的直播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受各种资源的制约,学校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但从2021年开始,学校推行‘推倒围墙办教育’,积极争取社会各种资源和援助。”流泉完小校长董元宏颇有底气地告诉记者,“经两年来,我们学校取得了很大发展和突破。现在老师的干劲十足,孩子们非常幸福,学校也成了乡村教育的领航学校。”在董元宏看来,乡村教育振兴是每一位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怎么走、朝哪走,一直是他考虑的重点,“虽然学校偏远,但我们不弱。虽然学校规模小,但我们有上进的勇气。我们要立足乡村找准突破点,利用农村特有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在进行完儿童节文艺汇演之后,下午放学后,沂源县石桥镇中心小学校长杜春波又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召开座谈会。这次开会,每一位领导班子的面前都摆放了一个蓝白相间的大蛋糕,他们放学后的“任务”就与此有关。
“咱们学校也有留守儿童,有些孩子在学校里很高兴,但回家之后缺少陪伴。今天我们专门选了7名特殊孩子,接下来就把蛋糕送去孩子家里,给他们过一个难忘的六一……”杜春波话音刚落,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就开始了分头行动。
在送蛋糕的路上,杜春波介绍,石桥镇中心小学有600多个孩子,服务着周围29个村。“为什么要去看望孩子?我们就想让孩子们有个快乐的童年。个别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在奔波努力,不舍得买蛋糕,但我们要给孩子关爱,几年、几十年之后,当回想起学校给他送的蛋糕,兴许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生就会有更加积极的看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