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看民政事业的“汶上样板”
2023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汪泷 通讯员 王继川

  近年来,汶上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全面履行民政职能,不断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民政力量。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县民政局坚持牢固树立“干部作风争一流,全面工作争第一、改革创新争唯一”的工作理念,推进汶上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汶暖婚姻 幸福启航”集体颁证仪式让新人们幸福感满满。
  “345”体系
为婚姻家庭幸福保驾护航

  “举办文明、简约、时尚、浪漫的新式婚礼,争做新时代婚俗新风的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让家庭更幸福!让城市更文明!”5月20日,一场热闹的“汶暖婚姻 幸福启航”集体颁证仪式在汶上县民政局院内举行,居民杨奇在仪式上代表当天参加活动的10对新人向全县青年发出倡议。
  据悉,本次集体颁证仪式由中共汶上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民政局主办。活动中,参加仪式的新人代表宣读了倡议书,进行了集体新婚宣誓,全国最美家庭、金婚夫妇代表张茂路夫妇向新人表达了祝福,与会领导和特邀嘉宾为新人颁发了结婚证书。
  “今年5月20日和21日正值周末双休,为了方便新人们在这两个具有美好意义的日期登记结婚,我们按照上级有关安排部署,推出了‘48小时不打烊’服务。”汶上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海伟介绍说,而举行集体颁证仪式,旨在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弘扬文明新风,推动“汶水之上 和美人家”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记者从汶上县民政局了解到,2020年,汶上县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婚俗改革试点县,为扎实推动这项工作,在全县开展了以“倡树新风、新事新办”为主题的移风易俗改革探索,大力倡树婚俗新理念,丰富新时代婚俗内涵,创新实施“以文化人”工程。
  为此,汶上县依托“三级联动”“四个平台”和“五项服务”,构建起了“345”婚俗改革服务体系,为婚姻家庭幸福保驾护航。其中,通过“三级联动”,完善了组织体系,实现了镇街“红娘”协会和基层服务“全覆盖”;通过构建“四个平台”,整合了婚姻文化、家风家训等服务资源,多角度、全维度的开展各类型婚俗文化展示教育;通过“五项服务”,利用七夕、春节和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政府搭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社会名人等为新人举行隆重庄严的颁证仪式,增加了结婚当事人的仪式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也从源头杜绝了铺张浪费。
  “在婚俗改革服务体系的有力支撑下,近年来,汶上县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多措并举破解天价彩礼、奢侈浪费、大操大办等问题。”刘海伟表示,现如今,汶上县民政局已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群众认可的“汶上模式”,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擦亮“汶暖夕阳”
养老服务品牌

  “辕门外三声炮响如雷……”5月17日,在南站街道如意花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里,又响起了欢乐的声音,社区老人们聚在一起组成夕阳红艺术团,戏曲、三句半、小品轮番上演,老人们还赶时髦地打开手机直播,跟网友们实时互动。
  现如今,像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南站街道已经建设完成了3处,同时还有4处农村幸福院。辖区内还建有2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在这里,入住老年人不仅能享受到贴心的养老服务,还能享受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解决了患病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与看护问题,实现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近年来,汶上县紧紧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全省农村困难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试点成果,持续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擦亮了“汶暖夕阳”养老服务品牌。
  为了在政策和专项规划制定过程中突出政策引导激励作用,先后出台了《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汶上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明确养老设施用地、税费优惠、投融资政策等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
  同时,扎实推进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资360余万元,对全县14处乡镇敬老院实施了改造升级;建成并运营公益性社区老年人食堂28处;启动了康养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年内县级中都社会福利中心也将投入运营。
  截至目前,全县建设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07处、床位5789张,实现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
“汶暖童心”品牌
为县域未保工作提供汶上样板

  近日,走进中都街道坝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装饰鲜艳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显得格外惹眼。在这里,记者看到孩子们有的正在学跳民族舞,有的正在心理咨询室做沙盘游戏,有的在“雏鹰课堂”听老党员讲故事,有的在专心致志做手工。在孩子们眼里,保护站每个房间都充满了神奇与精彩。丰富多彩、润物无声的精心教育,满足着孩子们的求知欲,同时也带来了家长们满意的笑容。
  站内工作人员介绍说,工作站规划了科普馆、舞蹈室、心理咨询室、书法室、儒学讲堂等10余个功能室,为街道辖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像儿童乐园,我们设置了一些娱乐设施,周一到周天全天开放,孩子们随时都能来游玩。”同时,国学讲堂内的“雏鹰课堂”公益暑托班,让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家人无暇照看的孩子有了一个安全、快乐的去处,“未保工作站犹如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2020年7月,汶上县被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定为“护童成长”——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县。以此为契机,汶上县着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五位一体未保工作新格局,不断擦亮“汶暖童心”品牌。      
  为此,汶上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双挂帅,42个县直部门和15个镇街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未保工作领导小组,镇、村全部组建了由书记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率先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未保的工作格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全县划分了15个大网格和540个小网格,将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网格进行动态管理。
  同时,持续夯实服务阵地,全面提升“三级平台”服务功能,高标准建设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未成年人特殊教育基地”等八大基地。新建的一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近期将正式启用。镇街采取“三站合一”模式,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村居采取“社区+”“养老+”“学校+”等模式建立了52处村居儿童之家。
  今年6月1日,汶上县举办了“汶暖童心 护佑成长”儿童福利保障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最美儿童主任”表彰大会。依托此次“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汶上县将持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集中开展贴近儿童、可感可及的主题实践活动,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
深化救助工作机制
打造“汶暖救助”品牌

  今年5月20日,家住汶上县南旺镇的六旬老汉高某某突遭不幸,因家中线路老化引发大火,把他的家烧得面目全非,生活物品、家电、证件和现金付之一炬,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村社会救助协理员得知消息后,及时上报南旺镇民政办,南旺镇民政办到现场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副局长马洪森告诉记者,县民政局接到高某某家失火的消息后高度重视,立即商讨并决定为其开通绿色通道,给予先行临时救助。21日上午,马洪森和社会救助科科长何召磊到高某某家看望慰问并送去一万元救助金。而说起县民政局送来的这一笔救助金,高某某至今仍激动不已,“这笔钱让我们老两口和孙子孙女能暂时安顿下来,这才能有信心、有底气重建新家。”
  近年来,汶上县积极响应上级民政部门号召,建立健全了即时救助工作机制,对因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各种原因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出现困难、情况紧急的家庭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2023年以来,汶上县主动发现并帮助544户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发放临时救助金246万余元,第一时间把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递到千家万户。
  在擦亮民政工作中的“汶暖夕阳”“汶暖童心”等汶上品牌的同时,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汶上县也以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社会救助综合治理,持续推动社会救助事业改革创新发展,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强力打造“汶暖救助”品牌,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汶上县“汶暖童心 护佑成长”儿童福利保障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最美儿童主任”表彰大会。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