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融入乡村生活,武家村这样演绎时代新风
村子美了,“乡愁”解了
2023年06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刘凯平 通讯员 张艳

  在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风广场、文化大院、积分超市、村党校,让人耳目一新。美丽庭院、幸福食堂里,环绕着村民的幸福生活。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武家村党支部书记武波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诚、孝、仁”融入村庄治理,率先成立济宁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了“追历史印记”“访古村旧韵”“赏石雕文化”“走强村之路”为四大轴线的乡村记忆馆,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以文铸魂
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六一”来临,在曲阜小雪街道武家村的大舞台上,众多小演员伴随音乐翩翩起舞,引得大家拍手叫好。在武家村,类似的文化活动几乎天天都有,武波告诉记者,武家村很重视文化传承普及,一直开展文化教育培训,建设文化人才队伍,开展文化主题活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文明涵育活动。
  武家村历史悠久,村内及周边区域拥有多处文物古迹,九龙山传说、白马河传说反映出当地孝、诚、善等淳朴气息。为留住乡愁记忆,武波在原来闲置的农资超市基础上打造了乡村记忆馆,沿着“追历史印记”“访古村旧韵”“赏石雕文化”“走强村之路”四大轴线,可一览武家村人文历史与文化特色,让村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8年3月,济宁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武家村揭牌。如今,文化活动已是武家村村民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村里的庄户剧团、广场舞队伍、民间班社等文化人才队伍,由文化传承人、带头人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近年来,我们立足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引导村民以优秀传统文化修身,以村规村训律己,由表及里立体打造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因为文化的滋养,家风好了村风正了,“吾爱‘武村’”已经是武家村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村内文化氛围活跃了起来,武波开始思考,利用村里的文化资源来带动文旅产业发展。“我们以农户、农业、民宿为主线,打造规模特色农业、乡村民宿、星之谷、非遗文化体验等特色品牌,以研学、劳动、旅游为主题,开展沉浸式体验耕读模式,将劳动实践教育、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拓宽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武波介绍,武家村之后还将持续挖掘武家村的传统文化元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文化服务平台承载力,以“文化+旅游”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村不修仿古楼、不搞美食街,整个村转下来看不到店铺、酒吧、咖啡馆,却能吸引来天南海北的造访者。靠的不是别的,正是浸入每个村民心中的爱、诚、孝、仁,和足以温暖每位造访者的浓浓人情味。”据武波介绍,武家村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省卫生先进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如今,武家村已经成了新农村幸福生活的样板,“小而美、小而富”的乡村振兴模式,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以文治村
乡村基层治理焕生机

  “己所欲,施于人”,就是想群众所想,干群众所盼。武波介绍,这是自己从《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改编的一句话,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他常常说着这句话,东奔西忙为民服务。“我们着力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创新文明实践模式,以文化人、以文润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老爱亲、礼敬乡邻的思想去感化人,进而赋能乡村基层治理。”
  随着日积月累,优秀传统文化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逐年显现,“这几年,我们村一直是零纠纷,村民们之间的矛盾不是没有,而是及时化解了。2018年开始,每年年底,我们都会举行‘好邻居有话你就大声说出来’活动,邻居们挨着坐,拉拉呱,平时有什么‘疙瘩’都解开了。”2021年,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除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武家村还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服务活动。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最怕家中老人夜间突发疾病,村里就推出“相约黎明”志愿服务,志愿者每天清晨到老人家上门问候;村民家里多有几样长期闲置的工具,村里就建起“民享资源库”,一旦用到管钳、打气筒、三轮车等,村民就可以联系互借,有维修、理发等技术的村民还可以上门服务;村民之间闹矛盾多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村里就设立了“和为贵”调解室,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如今,传统文化让村民们的心越来越近,人人都把村里事当自己事干。
  回顾优秀传统文化对基层治理带来的可喜变化,武波感慨万千,“几年前调解室刚刚设立的时候,婆媳之间、妯娌之间、邻里之间的矛盾不少,基本每个月都要‘接单’。现在,村民们都有事好商量,村里的调解室好久都没开张了。”
  武波正在村内走访。通讯员 雷夫幸 摄
适度为宜
  □ 丰家雷

  世间万物,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度”字。做人做事要把握恰如其分的限度,犹如天平,限度之内是“本分”,能“平衡”;超越了限度就是“非分”,就会“失衡”。正所谓:凡事有度,适度为宜。
  “度”,对事物质变临界点的掌控。《百喻经》里讲了一个愚人食盐的故事,很有意思。愚人到朋友家里赴宴,觉得菜肴味道太淡,主人听后连忙加了些盐,愚人再吃便觉得味道鲜美。于是愚人心里想:“饭菜好吃原来是因为放了盐。少放一点儿就如此美味,多吃岂不更好?”结果愚人干脆将一勺盐全都放到嘴里,结果事与愿违,弄得自己既难受又狼狈不堪。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瓜熟,才会蒂落。水果熟透了、熟过了就会烂掉。锻炼,适度了可以增强体质,过度了则损害身体,影响健康。拳击高手往往寿命不长。
  “度”就是“合适”,就是“和谐”。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有可能变成谬误。人太得意切莫喜,岁月何成饶过谁。聪明过了头,往往成为愚蠢。高明的厨师都是把握火候的高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的演讲非常精彩,自己深受感动,准备捐出身上所有的钱。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打算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在津津有味地继续他的演讲,唾沫横飞。他厌恶之至,立即改变初衷,决定一分钱也不捐赠。在牧师终于结束了他的演讲开始募捐时,由于气愤之极,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
  可怜的牧师画蛇添足,费力过度反倒不讨好。用力过猛,拉断弹弓打了自己的眼。
  “度”,为人处世做事是否恰当的标志。“过满则溢,过刚则折”。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调整自己内心尺度的过程。人际交往相处需要距离适度,推进事业需要把握节奏力度,成就人生切忌肆意无度。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对待财富也是如此,基本的需求满足之后,财富并非多多益善。多了,“过则为灾”,反而可能成为惹祸遭灾的导火索。
  凡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人,莫不希望建功立业,人生出彩。在当下,还有不少人时时处处都在追求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高速度、快节奏、大收益。其实有些事情慢下来也未必是坏事,譬如说做学问,什么时候这都是个埋头苦干、长期积累的慢工程。天下学问,唯慢不立。必须平心静气下苦功夫、慢功夫、细功夫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如同骑骏马追疾风,反而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事实上,很多时候,孤独是成就人生的标配。有许多超越时代的大家,生前都是默默无闻的,比如梵高,比如曹雪芹。十年树木,必经四季轮回,风雪洗礼,才会演绎生命涅槃。
  开花的往往成不了栋梁。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生本来就是一场锲而不舍,不断跨越障碍的长途旅行,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人生之乐,莫如审时度势,自适其适。文火慢炖,细水长流,功到自然成。善学习、多历练、耐寂寞的过程是最重要的。白面好吃,那是因为小麦经历了严冬里的风霜雨雪。
  人才是需要历练的。“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唯有脚踏实地从实际生活中汲取经验、经受磨炼,才能增长才干、健康成长,否则如同许多速成的农产品、水产品,看起来和自然长成的差不多,甚至更光鲜夺目、颜值靓丽,但是真正吃起来,其滋味和营养价值还是有明显差别的。究其原因,它属于“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缺少了风吹日晒、日积月累的成长过程。铁矿石经过高温冶炼之后才会成为优质钢材的。
  烟花再绚烂也只能转瞬即逝,一夜成名的明星哪个不是昙花一现,热闹一阵子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呢?
  速成的东西,岂能耐久?
  凡事皆有度,适度最为宜。合脚的鞋子穿起来才最舒服。行有所止,言有所界,做人做事留有分寸,自然得体,恰到好处,就是一门人生的大学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