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利用的烟台答卷:
文物“活”起来,城市“火”起来
2023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旅宣

  讲述文物故事,近日,烟台再获佳绩!6月5日,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申报的“微改造 强保护 精提升 留住城市记忆 传承文化根脉——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奇山所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典型案例”获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第一届山东省优秀革命文物保护工程评选中,烟台市战场泊村许世友抗战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从全省3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位居前列,列入公示名单……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烟台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着力构建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精准聚焦民众的需求,开启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模式。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城市“火”起来。
  做好“古今”对话
筑牢文物保护基石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物遗产是曾经的见证,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文化,讲述着历史的变迁。
  近年来,着眼于留住城市的根脉,烟台多措并举,搭建文物保护制度体系。坚持高位推动,突出重点,出台了《烟台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从顶层设计筑起文物保护基石。在基层管理方面,做好文物“贴身管家”服务,设立服务企业文物专员,实行“一对一”项目服务,从审批服务、过程监管等方面全方位打通文物保护环节,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管理环境。
  如何做好“古今”对话,实现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协调共赢?烟台踏出了一条融合发展创新的路子。近年来,烟台坚持“重大项目实施考古先行”的原则,扎实推进考古前置工作,破除制约建设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建设单位投资风险及前期运作成本,实现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协调共赢的总体目标。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烟台共进行考古调查项目66个,调查面积1265.09万平方米,累计为项目单位节约勘探成本2543.03万元;累计完成福山区东留公安置小区、蓬莱水岸明珠等考古发掘约1.3万平方米,累计清理芝罘岛墓群、西三甲墓群等墓葬300余座,出土文物3000余件/组。
  组建智库平台,全力保障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积极邀请省市专家组建咨询委员会,通过专题会议研究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专业视野,解决瓶颈难题。建立部门会商、项目对接、人才保障工作机制,有力保障万华化学烟—蓬长输管线、崆峒胜境等重大项目推进。
  文物保护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近日,在第一届山东省优秀革命文物保护工程评选中,烟台市战场泊村许世友抗战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从全省3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位居前列,列入公示名单(6个)。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层级,评选公布了第六批1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山班仙洞建筑群等9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莱州吕村遗址被评为山东省“五大重大考古发现”。
细数“典藏家珍”
活化多彩文物资源

  家底厚实,是烟台文物的真实写照。烟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走进烟台市博物馆,犹如打开了一本厚实的古书,这里记录着千秋故事,凝聚着沉甸甸的文化,吸引着当地百姓以及天南海北的游客,在此倾听历史的回响。
  截至目前,烟台市博物馆有珍贵文物一级84件/套,二级1592件/套,三级9654件/套,是山东省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类别涵盖书画、瓷器、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钱币、杂项、近现代文物文献、自然标本等三十余个门类,尤以书法、绘画和瓷器为特色,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一定声誉。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社会内涵等,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如何做好文物文章,点缀美好生活?烟台开启了“文物+旅游”的有益探索,突出成果共享,实现文物活化利用成为重要举措。
  着力强化博物馆培育,今年烟台全面启动中小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以国有一二三级博物馆为主体,以助力提升非国有博物馆自身造血功能为目标,用三年时间在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社会服务、学术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一对一”对口帮扶工作。目前已有6对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开启更加广泛、更具深度的资源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为打造“网红”文物,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日前,烟台精心组织了首届博物馆学优秀成果评选、首届博物馆游精品项目评选、烟博顶流精品文物评选等三项特色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营销,进一步活化文物资源。
  为满足当下市民游客需求,烟台市博物馆推出“云观展”,为文物插上科技翅膀。目前,烟台市博物馆已建成网上展厅三个。其中VR固定陈列展厅两个,全方位展示《山海古韵》和《世纪之路》两个固定陈列,通过三维实景技术,搭建全景数字展厅。观众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文旅云”便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效果,提升虚拟博物馆的应用体验。器物展厅一个,观众可在平台上通过拖拽、缩放,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文物。
  创新发展路径的同时,文物活化利用呈现出全新面貌:
  2023年6月5日,由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申报的“微改造 强保护 精提升 留住城市记忆 传承文化根脉——烟台山近代建筑群、奇山所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典型案例”获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烟台市博物馆报送的“故事里的烟博——沉浸式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以优异成绩荣获“全省博物馆十佳社会教育活动案例”称号;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百名博物馆长讲宝藏”主题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中,莱阳市博物馆馆长徐琰荣获“十佳讲述人”的荣誉称号。长岛入选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北庄遗址入选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龙口丁氏故宅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新增备案非国有博物馆3家,新评定公布乡村(社区)博物馆7家,4个展览获评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精品奖、优秀奖。
留住时代记忆
打造“红色文化”城市新名片

  烟台是胶东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和全国著名革命老区,这里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50万胶东儿女参军卫国,7.6万名烈士英勇就义,创造了“地雷战”经典战法和西海地下医院的战地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烟台市全面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导下,以打造“红色文化”城市新名片为抓手,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写好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烟台答卷。
  摸清资源“家底”,开展全面普查。市县两级成立了烟台市革命文物普查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全市普查覆盖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市共普查登记抗战遗址、纪念设施3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全市馆藏革命文物848件/套,其中,文献类558件/套,实物类290件/套。
  加强修缮保护,真正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根据文物的文化特色和稀缺性,确定保护重点,着力对战场泊村许世友抗战指挥部旧址、玉皇顶烈士陵园、雷神庙战斗遗址等一批革命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并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胶东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先后完成对国保单位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芝罘俱乐部的修缮。
  强化宣传教育,注重世代传承,切实让理想信念“看得见”。统筹协调,抓好革命文物的展览展示工作,结合重大节点推出“胶东第一县委”革命历史文化展、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美术展、胶东红色文献展等展览百余场,营造了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
  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目前,烟台已形成红色基地“三大板块”:打造以蓬莱登州水城、戚继光故里为代表的古代文明板块,以烟台山、东炮台为代表的近代抗争板块,以胶东革命纪念馆和各县市区革命传统教学点为代表的胶东革命板块。
  今年3月份,烟台与广西桂林红色文化片区开展“对标共建”活动,率先探索城市间红色文化片区“对标共建”创新举措,瞄准全国十大知名红色文化城市,寻标对标、结对共建,实现烟台红色文化片区(红色文化场馆)建设提标提质、出众出彩,为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赓续注入新活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