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职能部门清理垃圾60万吨
青岛检察院聚焦废气排放、扬尘污染、黑臭水体整治及土壤污染问题监督
2023年06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6月5日讯(记者 李自强 通讯员 张恬) 三年来青岛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571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514件,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7件,10起案件被评为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6月5日,青岛市检察院举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工作情况。三年来,青岛市检察院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废气排放、扬尘污染、黑臭水体整治及土壤污染问题进行监督,办理大气、河湖、土壤等污染案件223件,督促清理河道20.5公里,消除空气污染源35处,处置被污染土壤1万余吨。
  助力经略海洋战略实施。办理涉海洋生态案件40件,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海违法行为、修复海洋环境等共计19处,索赔惩罚性赔偿近1300余万元。针对某污水处理厂排放不达标污水问题,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跟进行政公益诉讼,协同督促企业缴纳罚款3600余万元,当地政府投资3.1亿元进行治理,为胶州湾保护贡献了检察力量。
  助力城市更新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聚焦人居环境整治、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开展监督,办理案件187件。针对低效片区开发建设、旧城旧村改造建设等领域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督促职能部门清理各类垃圾60万吨,治理黑臭水体163处。
  强化公众参与。依托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群众线索举报平台、“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收集社会各界举报线索100余条,办理生态环境保护案件50余件,汇聚各方公益保护合力。
  做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工作。与生态环境部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支持磋商和起诉等机制,办理相关案件58件,索赔生态损害赔偿金4300万元。
  做精检法公益保护协作。与青岛市中级法院会签劳务代偿、惩罚性赔偿和联动修复等意见,办理劳务代偿和联动修复案件15件。其中,依托联动修复机制督促当事人诉前预缴生态修复保证金1000万元,保证判决生效后生态修复工作顺利进行;依托劳务代偿和惩罚性赔偿机制办理的非法买卖珍贵野生动物案获评2021年度中国十大环境司法典型案例、最高检生物多样性保护典型案例和最高法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