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一八九六年亮起的光
2023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世经缫丝厂旧址。
  藏书家丁丙建造的藏书楼“小八千卷楼”。
     □潘玉毅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在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的杭州拱宸桥旁,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静静地诉说着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的传奇。
  翻开历史的册页会发现,国人自办的最大缫丝厂与两个人物有关。这两个人物便是丁丙和庞元济,而这家企业则是两人合资建立的世经缫丝厂。这家缫丝厂是浙江省最早应用电力的场所,浙江省第一盏电灯就是在拱宸桥西亮起来的。
  丁丙是杭州士绅,家族世代经营布业,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形容其“家充殷盛”,足见其富。丁丙在实业中颇有建树。当时,为了摆脱洋商的控制,应对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他顶住压力,积极兴办近代纺织企业,彰显了民族实业家的爱国精神。
  不过,与他的实业家身份相比,丁丙还有一个更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藏书家,而且是清末著名藏书家。太平天国时期,杭州文澜阁中所藏《四库全书》因受兵燹之患,散佚殆尽,丁丙与其兄丁申得知消息,不避艰险,倾全力搜寻、收购与补抄。光绪六年,浙江巡抚钟麟重建文澜阁,落成之日,丁丙把所得之书送入阁中珍藏。为补全遗珠之憾,丁氏兄弟将“行万里路”与“抄万卷书”相结合,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恢复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基本样貌。其实,无论兴办实业还是抢救《四库全书》,有一点是相通的,那便是对于家国的爱。
  庞元济则是南浔富商庞云鏳之子,因其字莱臣,当地人都呼之为“庞莱臣”。庞元济少有清才,工、写兼能,临摹字画甚得前人精髓。后因父殁,25岁的他扛起了养家的重担。庞云鏳经营蚕丝生意的时候,曾替胡雪岩收购蚕丝,也见证了胡雪岩囤积蚕丝与洋商竞争却因滞销几乎破产的始末,深感后怕的他临终前再三叮嘱庞元济:“白老虎可怕,莫再经营桑丝!”然而,接手家族事业不久,向来孝顺的庞元济就违背了父亲的遗愿。庞元济在对市场的调研中发现,国人的蚕丝之所以竞争不过洋人,只是因为手工缫丝容易导致粗细不均,并非输在质量上。想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庞元济四处寻觅志同道合之士,试图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也由此开启了自己作为实业家征战商场的历程。
  学习、应用西方的新技术,发展、壮大民族工商业,以此抵抗外来侵略,将爱国之心、救国之愿化为富国之行、强国之举。事实上,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型实业的发轫也折射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给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以经济为例,一方面,原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泱泱中华沦为西方列强互相争抢、掠夺的原料产地和市场;但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也随之输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前人有一个比喻:打开窗户,会进来新鲜空气,也会进来苍蝇和蚊子,所以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个比喻若被用来形容时代变革之际的近代中国,可谓形象。
  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倾轧,一股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了许多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他们一反前代的陈腐观念,试着接受、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通过“师夷长技”达到自强、制夷的目的。
  光绪二十一年,64岁的丁丙与32岁的庞元济联手,筹银30万两,创办了颇具规模的世经缫丝厂,厂址位于杭州拱宸桥西侧的如意里。这个缫丝厂自诞生之日起就有几个“最”加身:其一,为当时国人自办的最大缫丝厂;其二,乃浙江最早应用电力的场所;其三,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机器丝织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经缫丝厂的创办,也标志着浙江几千年手工织布史的结束。
  1896年8月15日,世经缫丝厂正式投产。据存世不多的资料记载,缫丝厂所用的200多台机械为上海摩宜笃公司制造的意大利式直缫式缫丝车,缫丝女工多从上海招募而来,亦有部分来自本地。技艺熟练者能缫丝四缕,不熟练者缫丝二缕,一天的工作时长为十二个小时。制丝所用的原茧为余杭仓前所产,品质良好,有“杭州第一”之誉,以此为原料机织而成的“西泠牌”生丝畅销江南自然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不惟如此,为了提升竞争力,丁、庞二人还引进当时最为先进的直流发电设备以供夜间生产照明,成为浙江有电的开始,此事亦为当时的杭州工商业界所津津乐道。
  今天的我们或许可以借着纸上的只言片语追想从前:1896年8月15日的那个夜晚,当天色渐渐暗下去的时候,世经缫丝厂里却像魔术师打了一个响指,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
  遗憾的是,由于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和蚕茧受洋商垄断等原因,世经缫丝厂最终不得不停产和转让。但是这抹1896年8月15日亮起的光,像是光明的引子,像是燃起的希望,虽历艰难,却始终未曾熄灭。伴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兴起,电力的发展与应用也逐渐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世殊时异,如今,它更成了我们日日离不得的必需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