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优秀文脉资源
打造诗词教学基地
草源红生态科技产业园坐落在泗河北岸,是集国学研学、生态电商、休闲养生、产品展销、流量平台、创业培训、垂钓中心、文旅创作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科技园。
连宇介绍,园区总布局“八区一园+平台”,涵盖米面油粮,瓜果蔬菜,生化用品、非遗产品、康养产品等180多种产品。同时,该产业园还是生态美食创新基地、企业家培训创业基地、李白诗词教学基地、国学(儒学文化)研学基地、绿色教育基地,楹联创作基地、直播电商基地,持续打造“文旅、农旅,乡村振兴+国学研学”四维一体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
“我们产业园地处中册腹地,西接李白庄,当地对李白非常喜爱与怀念。李白不仅性情品格受人推崇,豪放、逸俊、洒脱的诗词,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结晶,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借着这样的地理优势,我们在产业园内修建了李白诗词教学基地。其中陈列关于李白的书籍、诗词等,便于大家阅读学习,从而了解李白、走近李白、学习李白。”连宇说。
梳理12个系统课程
推进国学“八进”工程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企业经营中,连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人无信不立”的企业理念,以文化凝聚人心,形成“自动、自觉、自发”的良好工作氛围。
连宇还带领企业积极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开文化主题活动。每天打卡诵读《论语》,开展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讲座等活动,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定期组织读书会,分享阅读体验,组织“比学赶超”技能活动,激发技能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利用节假日元旦、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激发活力。
“每周日晚上我们都会在产业园区内,开展国学经典研学活动,探寻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连宇表示,国学研学目前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也是企业下一步发力的重点。“泗水美丽淳朴、生态美好,在这开展研学游活动,不仅能在青山绿水间,得到身体的放松,也能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连宇还积极参与泗水助农事业,采用“电商直播+农户规模化种植”的全新模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此外,连宇也较为关注残疾人就业问题,通过培养残疾人电子商务、电商直播、手工制作等专业技能,推动社会上形成理解、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学习,连宇已形成学而篇、为政篇、企业管理篇等12个系统课程,将全面推进国学“八进”工程,做好宣传。“我们将持继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连宇说。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翟常森
连宇,山东草源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作为外地人,她因喜欢济宁的儒家文化,便来到济宁泗水,并在此扎根、创业。她带领企业大干实干、砥砺奋进,在乡村振兴与文化“两创”等方面辛勤耕耘,为当地农业发展、文化传承贡献坚实力量。
连宇积极参与助农事业。
说“窍”
□ 丰家雷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看成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学习应该与深度思考有机联系起来。学习是成事之基、立身之本,不学习不行,不积累、不提高、不进步,基础不牢,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不思考更不行,没有思考的过程,学的东西再多也只是个书柜,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也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与西方哲学家康德的名言“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异曲同工。
孔老夫子的这段名言也深刻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
学习要有量的积累,这是提升自己知识底蕴的基础。思考就是从中寻找规律,实现质的飞跃。这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窍”。
“窍”,在汉语辞典里的意思是比喻事情的关键。人们常说“开窍”就是指心里“明白了”,思维通畅了。也可以说是看透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本质了。与之相反的一个词叫“一窍不通”,就是形容那些愚笨且没有领悟能力的糊涂人。
同一本书,有的人读了,很快就能触类旁通,领悟到所表达的主题,而有的人则是“水过地皮湿”,不求甚解,读了若干遍就是不明白其中的奥义,就像一团乱麻,找不到解扣的地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所谓的“开窍”与“不开窍”的区别。
我们通常所讲的“学思践悟”,实际上是一个人螺旋式成长提升的过程,这里面也蕴含着“开窍”的道理。
“学”,就是学习知识,就是吸收,如同电池充电,这是量的积累。北宋欧阳修写过寓言故事《卖油翁》,文中射箭高手的百步穿杨,与卖油翁的钱孔滴油是一致的,形象地说明了“勤学苦练”“熟能生巧”的道理。一句“无他,但手熟尔”,成为了经典名句,至今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思”,就是不断思考,就是总结,寻找规律。“思”字下面是个“心”字,要用“心”思考才能有所收获。庄子的《庖丁解牛》,描写了庖丁神乎其神解剖全牛的过程,向人们揭示了只有经过反复实践,不断进行理性的逻辑推演,才能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做事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从古到今,凡成功者都不是“人云亦云”的大多数,而是专注思考的少数人。懂得思考,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践”,就是敢于实践,实际做事。学习思考的最终目的是做事。曾国藩曾多次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这句话体现了实践的重要。“小马过河”的故事也是体现实践重要性的一个例子。小马想过河,问牛,牛说顶多沾湿蹄子。问松鼠,松鼠说水太深了,差点淹死。然而,水的深浅是相对的,因人而异,唯有走过,你才知河深河浅。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自己亲口尝尝才知道。实践才能出真知。
“悟”,就是觉醒,就是跳出,升华认知,这是质的飞跃。“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通过跳出和升维思考,才能“一览众山小”,把握事情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也暗合了《孙子兵法》中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正好砸到了牛顿的头上,牛顿就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月亮却掉不下来,由此激发出灵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道”是“悟”出来的。
系统来看,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闭环过程,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的人生三种境界也是一致的。经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迷茫空虚、忧伤愁闷,再加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追求、无怨无悔,而后艰辛探索、不懈努力,突然就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终至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形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坦然。这样的闭环过程,也就是知晓“是何”,参透“为何”,明确“如何”,应对“任何”的环环相扣,有力的推动着人生发展进步,不断向上向前。
成功是什么?某种意义上讲,成功就是量与质交替增长的过程。蕴藏多年的经验积淀,在这个“开窍”时候就进入到了天宽地阔、妙不可言的境界。
这个时候的人生,仿佛开挂一样,宛如进入到了新的天地,找到焕然一新的感觉。过去的看似平平常常、独立存在且无用的东西,现在合纵连横,组合成了有价值的资源要素。原来工作学习时的手忙脚乱,无从下手,现在成为上下贯通,左右相融,知行合一,浑然一体的知识能力体系,很快就能理出头绪,找准窍门,做起来就很容易顺风顺水,得心应手,仿佛妙手天成。
同样的笔墨纸砚,在一般人那里产生的可能是废纸。而在艺术家的手里,很可能创作出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开窍的人想着想着就“通”了,不开窍的人想着想着就“疯”了。
这便是“窍”的精妙之处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