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社科联把理论知识创新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社科在身边,理论普及不枯燥
2023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丁安顺 陈丹

  主题征文、社科大集、融入文化“两创”……今年以来,济宁市社科联践行初心使命、凝聚社科力量、强化平台功能、服务文化振兴的具体行动,推动“社科在身边”理论普及品牌在基层走深走实,把理论知识创新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社科知识在润物无声中深入人心。因在践行文化“两创”中展现社科担当,在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第32次工作会议上,济宁社科联以《守正创新践行文化“两创”》为题作典型发言。
  强化平台功能
赋能社会发展

  11月11日,“赓续王杰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座谈会暨“社科在身边”活动在金乡县启动。这是践行初心使命、凝聚社科力量、强化平台功能、服务文化振兴的具体行动,是进一步推动“社科在身边”理论普及活动在基层走深走实的积极探索。
  “赓续王杰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座谈会是打造“济宁社科之声”学术交流平台的一项重要活动。近年来,济宁市社科联精心打造“济宁社科之声”学术交流平台,把以往零散的座谈会、征文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进行塑造提升,按照“确定一个主题、组织一次征文、邀请一批名家、实施一线调研、开展一场对话、形成一批成果”的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关注的重大问题,立足济宁、面向全国,搭建济宁社科工作者与全国社科名家进行研讨交流、建言献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术平台,竭诚为济宁高质量发展献策助力。
  在座谈会上,主办方为“赓续王杰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理论研讨征文活动颁奖。“通过对‘王杰精神’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内涵可以融入到干部培训当中去。在当今社会,秉持‘一心为革命’的理想信念和忠诚担当,自觉培养‘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最终升华为‘两不怕’的战斗意志和革命精神。”一等奖获得者、济宁市委党校岳才华说。
社科在咱身边
服务走进基层

  当日,还举行“社科在身边”活动启动仪式。“社科在身边”活动是深入基层,把理论知识创新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社科知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深入人心。
  金乡县鱼山街道崔口村作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以“社科在身边·普及面对面”为抓手,建场所、强队伍、搭平台、定机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宣传宣讲、文艺汇演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社科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村民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激发广大村民建设新时代新崔口的热情。
  “每月1日、10日、20日在村‘社科学堂’内邀请社科专家进行宣讲,采取社科专家自报课题、村自选课题的“双向互动自主选择”方法来确定宣讲内容。”崔口村党支部书记韩金龙说,通过“普及+演艺”“宣讲+互动”“理论+案例”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百姓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了解和掌握社科知识,推动时刻普及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在高和街道韩庄“社科大集”上,汇聚了医院义诊、急救常识宣传演示、消防知识演示、防诈骗知识宣传等,让群众在“社科大集”中轻松收获社科知识。“这个集市太有意思了,不仅能学到很多常用、实用的社科知识,比如怎么防范电信诈骗,还能免费享受理发服务,挺不错的。”村民李女士慢悠悠地逛完了所有“摊位”,手里已经拿了一叠的宣传资料,她说要带回家慢慢细看学习。
  金乡县激发现有9个省市级社科基地和19个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主阵地作用,推进“社科学堂”阵地建设,建立县镇村三级“社科金声”宣讲体系,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引导“金曲社”等社科组织和艺人,传承发扬快书、落子、渔鼓等非遗文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创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作品。组织卫生健康方便社科专家,到社区、村开展义诊和咨询,法制专家进校园,打造“蒜都护未”检察工作品牌,助推社科成果转化,组织农技专业社科专家,开展大蒜辣椒种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病虫害的防治等专题讲座。社科专家专利技术“蒜田套种营养钵育种、运输一体装置”大面积普及推广等。
  近年来,济宁市社科联创新社科普及方式,开办《我的社科故事》社科普及专栏,走进机关、校园、乡镇、社区,广泛征集学术课题以及群众身边的社科故事,通过社科网、公众号和市县媒体矩阵把群众身边的“社科故事”广而告之,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历史观、价值观,充分体现社科理论大众化。
  “社科在身边”活动的启动,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济宁市各级社科组织将因地制宜,各展其长,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喜爱的精神文化产品,让“社科在身边”活动真正成为群众的“能量补给站”,成为潜移默化提升全民社科素养的重要载体。济宁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马汉涛表示,将通过在群众身边建强阵地,在基层一线培养队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党的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以小话题切入宣讲“百姓心声”和“时代味道”,推动社科理论普及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融入文化“两创”
展现社科担当

  近年来,济宁市社科联围绕济宁“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目标,策划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尤其,今年5月积极争取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支持,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座谈会,国内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尼山,共谋文化“两创”实践路径。同时,这也是济宁文化“两创”成果的集中展示。
  在鲁源新村,村民孔凡玲正与邻居们一起进行线编创作,贴补家用。“我们村很多姐妹为了照顾家人和孩子,都没有选择外出务工,平时都闲在家里,后来村里引进了‘线编店’,我组织大家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学习技术,加上店里提供原材料和销售渠道,技术比较娴熟的村民一天可以做8件左右,日均收入能达到120元,这充分解决了我们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金声玉振中的编钟编磬等弦丝线编色彩丰富、特色鲜明,解决就业的同时,令传统工艺在指尖实现传承。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感慨地说:“文化‘两创’一定要落地落实,让老百姓能够生活富裕上,能够幸福快乐上。我们看到这里的老百姓脸上都洋溢着非常幸福的微笑。”
  除鲁源新村外,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座谈会的领导、嘉宾们还现场观摩考察了尼山圣境、龙湾湖艺术小镇。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主席梁国扬表示,“对济宁的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早就有耳闻,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很有感触。我认为精神文明建设中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脚踏实地落到实处,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他认为鲁源新村、龙湾湖等处手工艺品、农产品极富特色,“他们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文化产品,而且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做得很到位,我希望像这样的一种实践经验能够推广。”
  此外,济宁市社科联还争取山东省社科联支持,配合省社科联在济宁高水平承办多场山东社科论坛,围绕文化“两创"的理论与实践,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阐释,开怀畅谈发展“真经”,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贡献社科智慧力量。
  “赓续王杰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座谈会暨“社科在身边”活动现场。
  扫码查看专题报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