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公安交警“凌晨勤务”助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2023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德州公安交警直属一大队开展凌晨勤务工作。
  德州公安交警加强对国省道沿线、高速出入口路段巡逻管控,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
  德州公安交警强化对大型车辆、面包车等重点车辆管控力度。
  
  今年1至9月份,德州市凌晨时段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148起,造成25人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9%、7.4%;较2019年同期分别下降33.9%、57.6%,减少死亡34人。
  今年以来,德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牢固树立“交警战场在路上”的工作理念,聚焦凌晨时段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强化科学用警、集约用警、显性用警,爱心暖心护航,向疲劳驾驶宣战,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取得凌晨时段见警率、管事率双提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的显著成效。



  干部带头+督导检查
全警上路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凌晨深夜,车流小,车速快,视线条件差,是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段。为了持续压降事故,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德州公安交警支队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探索推出“凌晨勤务”模式,即在每天凌晨0时到5时,采取定点执勤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全市国省道重要节点的见警率和管事率,加强大货车、面包车管控,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为推动勤务制度落地落实,德州公安交警将凌晨勤务作为检验“三抓三提升”主题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印发《关于科级干部参与凌晨勤务的通知》,干部冲锋在前,主动做表率,支队班子带领67名科级以上交警干部包保大队,每人每月至少参加2次凌晨勤务。凌晨勤务开展以来,支队下发干部上勤情况通报22期,形成干部带头上路、全警盯靠一线的浓厚氛围。
  市公安交警支队在乐陵、庆云召开全市推进凌晨勤务工作现场会,推广乐陵临时停车服务点“一键直达二维码”、庆云“线上+线下”常态化巡防模式,通过发现培植并固化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凌晨勤务工作高标起步、高效推进。
  强化350兆对讲机、车载GPS、执法记录仪“三个定位”,做实路线必检、装备必检、人员必检、战果必检“四个必检”,落实执法检查、交叉互查、点名抽查、事故倒查、视频巡查“五个督导”,将督查情况纳入“减量控大”考核,经常性组织督导检查,及时发现漏管失控问题,狠抓见面约谈、每周通报,县局“一把手”亲自调度、亲自安排、亲自约谈,剖析整改问题,压紧压实责任,推动凌晨勤务工作走深走实。截至目前,下发凌晨勤务通报9期,约谈问题大队4个。

巧打“警疏治”组合拳
强化交通安全隐患源头治理

  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加强源头隐患排查是首要环节。德州公安交警支队坚持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为落脚点,突出“警”“疏”“治”作用,打好隐患治理组合拳,助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突出“警”,提醒到位。落实“一警示四必查”措施,一警示即:巡逻鸣笛警示货车司机安全驾驶;四必查即:严查客运车辆“三超一疲劳”、严查大货车违停、严查占道施工隐患、严查大货车疲劳驾驶、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依托全市1000余个“4+N”宣传阵地,强化凌晨交通安全风险、死亡事故警示教育。创新“五措七响”恶劣天气应急措施,全市公安交警警车全部安装高音喇叭,遇有恶劣天气,全部上路昼夜高音宣传警示,提升交通事故预防水平。
  突出“疏”,引导到位。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共享一批”原则,充分利用加油站、修车厂、餐饮场所等社会资源,联合公路、交通运输部门设立国省道临时停车服务点30处,可满足800余辆大货车临时停靠休息。综合采取发放《致广大大货车驾驶人朋友们的一封信》、一键直达服务点二维码、完善标志标线标牌、沿途高音喇叭提示及“4+N”阵地宣传等措施,引导货车司机临时停靠休息,有效解决国省道大货车路边违停多发、缺少停车场地等问题,提升便民服务、安全守护水平。
  突出“治”,除患到位。凌晨巡逻期间,同步排查、动态发现沿途隐患,依托交安委平台,及时推送、整改安全设施不全、植被遮挡标牌、标志标线不清等隐患89处,新设警示标志32块,新划、补划震荡标线316条。开展“千灯万盏”工程,按照“8有1无”标准,治理国省道中央护栏开口591处,安装爆闪灯11946盏,提升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

坚持线上巡查与线下执法结合
精准管控降事故

  德州公安交警支队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与现代科技融合之路,坚定走科技强警道路。自凌晨勤务开展以来,已警示提醒大货车10.4万辆,查纠违停大货车3.7万辆,检查七座以上客运车辆9124辆。凌晨时段,查处疲劳驾驶违法行为2544起,违法量逐月下降,凌晨道路交通安全指数明显提升。
  科技赋能实战,发挥大数据威力。在检查站、执法站、服务区等关键区域科学设置“电子围栏”,共享交通运输部门货运车辆动态管理及ETC数据,凌晨勤务期间全程开启应用集成指挥平台、货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对平台系统推送的预警车辆及时流程化处置,严厉打击疲劳驾驶等易肇事肇祸交通违法行为。
  强化视频巡逻,坚持情指行一体。汇聚融合交通运输、城管、环保检测、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资源2100余路,拓展公安交警监控视野,健全“视频巡逻、异常发现、扁平调度、就近处置”一体化管控机制,网上网下互动,时间空间互补,提升凌晨时段货车违停、涉牌涉证、占道施工等风险发现率、处置率。创新应用“速观”交通事件AI智能感知平台,精准感知、及时预警高速公路违法停车、交通拥堵、路面异物等20余种异常交通事件,提升风险快速发现处置能力。
  创新远程执勤,警力无增长改善。创新应用高速公路收费站远程执勤系统,民辅警在收费员配合下,亮明身份、远程喊话、视频监督,驾乘人员接受疲劳驾驶、系安全带等安全提醒后通过收费站。作为全国试点,探索推进交管12123轻微交通事故快处新机制,积极构建12123线上快处、视频远程处置、社会多元联处轻微事故快处新模式,全市搭建轻微交通事故远程视频快处中心10处,提升轻微事故处置效率。推广应用远程执法系统,“远程执法室+现场执勤岗”远近结合、一点多联,执法效率同比提高175%,最大限度盘活警力资源。

科学布警 高效联动
基层警务效能再提升

  为充分释放警力潜能,进一步提升警务效能,实现警力资源和警务效率的最大化,德州公安交警支队打破警种、业务、资源界限,确立高地联动、区域联动、所队联动机制,建立了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警务畅通的警务运行模式,实现基层警务效能再提升。5月份以来,德州公安交警系统日均出动警力300余人次,警车80余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1万余起。
  一是高地联动,科学设置必查岗。综合考虑交通流量、查控条件、区域位置、事故特点和实战效能等因素,在全市国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主干道路岔路口、城郊结合部等84处重点点位,依托公安检查站、执法站、智慧岗亭等执法检查场地,设置集定点值守、违法处理、流量监测、便民服务、警示教育“五位一体”的必查岗,高速、基层大队统筹用警、互动补点,高频次、多卡点开展凌晨勤务,严防各类交通安全风险。
  二是区域联动,错时保障必巡线。在国省道设置64条必巡线,科学统筹沿线交警大队、中队警力,合理规划勤务时段警力排班,开展错时联合勤务。通过错时接力、衔接补位等方式,确保必巡线凌晨时段至少有1组警力开展路面巡逻执勤,相对减轻基层民警勤务压力,解决长距离无警力执法和疲劳作战问题,有效提升警务运行质态。
  三是所队联动,扩大巡防覆盖面。依托“所队合一”警务模式,全市124个履行道路交通管理职责的农村派出所参与凌晨勤务,公安交警、特巡警、派出所一体联动、合理排班、科学用警,大幅提升凌晨时段见警率、管事率及勤务覆盖面,确保警情快处、违法快缉、隐患快除、应急快联、求助快应,形成凌晨勤务最大合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