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风景区:“三融合”模式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崂山,不仅有山海奇观,更有烟火和文化气息,处处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崂山区委、区政府和崂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坚持“景村融合”发展理念,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和全市共同富裕先行区的目标,充分发挥景区辐射带动作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坚持农村景观化、产业融合化、全域景区化同步推进,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推动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大美画卷,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记者 台雪超 通讯员 田晓旭  
景村融合
以3A标准打造美丽乡村

  景区的自然风光在一年四季吸引着游客前来,附近的农家宴、民宿等也迎来一波波消费小高峰。品尝松蘑、各色海鲜,还有水库鱼等美食特色,住特色民宿,拥抱山海之景,成为远道而来客人的必选。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乡村的“美丽”,也有利于创造和提升乡村的“美丽”。
  崂山区坚持以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燃气、电力、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重大攻坚行动;开展景区东线道路沿线环境提升,打造“最美滨海旅游风景道”;在主要街道、特色旅游村建设一批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新建改建39座旅游厕所,完善乡村旅游导览标识系统;凉泉理想村、解家河国际艺术村等一批高品质乡村快速崛起,东麦窑村、晓望村入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沙子口街道获评省级精品文旅名镇。此外,成功创建全省景区化村庄7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9个、“美丽街巷”12条,“美丽庭院”创建率53.75%,连续三年居全市首位。
  另外,崂山风景区创新打造了“1355”景区综合治理共同体,实现景警、景政、景街、景村、景商五个联动,从管理层面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产业融合
让美景与产业双向奔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崂山区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精心绘就以旅促农“共富图”,让旅游成为强村富民产业,让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
  近年来,沙子口街道东麦窑村牢牢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将曾经的石头房打造成为特色民宿,并进一步拓展研学等业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山东省第一批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示范村。
  目前,崂山区涌现出栖澜海居、仙居崂山、瑜上山间等一批融地域特征、人文风情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精品民宿,陌海美宿、临澜海墅获评全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沙子口、王哥庄街道入围全省旅游民宿聚集区创建培育单位。
  田园观光、采摘园、休闲农庄、农家饭店越办越多,流清湾婚拍基地、乌衣巷田园会客厅、乡约美宿露营基地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崂山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产品体系日渐完善,全区现有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特色村36个和精品采摘园15个,形成良好发展态势。
农文旅融合
塑造乡村旅游发展魅力

  多年来,崂山风景区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实现崂山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文化传承发展的“崂山样板”。
  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崂山螳螂拳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进崂山文化展示中心和巨峰山海文化展示中心建设;推出“寻真悟道”“乡野探趣”等文化体验线路;利用“崂山十二景”等文化IP,开发马鞍红、“巨峰神鳌”等特色文创产品和数字文化藏品,持续以文化赋能崂山旅游发展。
  梳理乡村文化肌理,建设村史馆、村史长廊等文化场馆;打造全省首个艺术粮仓博物馆,推出生态园林、茶文化、民俗记忆体验、渔村民俗、崂山绿石等特色博物馆;搜集整理非遗线索17大类1200余条,建立完备的国家和省市区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打造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和非遗工坊,常态化组织“非遗进景区”活动;开展崂山茶艺礼俗、崂山面塑、太平晓钟等活动,积极培育北宅樱桃节、沙子口鲅鱼节、王哥庄茶文化节等乡村节会活动……
  景村融合、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的“三融合”打法,让崂山风景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