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媛媛 济宁报道 通讯员 宋维
美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体系。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始建于1948年,扎根任城沃土,积淀了孔孟之乡朴实厚重的文化内涵。学校坚持“适其性,美其美”的“适美教育”办学理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在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有这样一个教研团队——美术教研组,他们始终遵循美育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美术学科为着力点,以美润心、以美启智、以美育人;强抓美育课堂教学,构建以审美和文化为核心的美育课程体系;以美育特色彰显适美教育魅力,以美育教育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以精致促发展
形成教研组品牌
走进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美术馆,馆内井然有序地陈列着众多师生的优秀作品,宛如一座艺术宝库,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美术馆从前期策划到落地准备了半年的时间,涵盖了陶艺、水拓、书画、版画、剪纸五大区域,馆内共有686件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情感。”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阮鸿雁介绍。美术馆的建设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艺术的机会,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一件件精湛的陶艺作品、一把把精致的漆扇……徜徉在学校的美术馆,如同开启了一场与艺术的浪漫邂逅。美术教研组用自己的匠心和热情,不仅铸就了学校美术馆内的精美陈列,也生动展现了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
美育之花,芬芳四溢。美术教研组以和谐为纽带,以精致促发展,永存一份求美之心,形成了“和谐、精致、求美”的教研组品牌。组内现有教师20人,平均年龄33岁左右,其中省市区级教学能手5人,省市区级优质课、基本功获得者12人,省市区级公开课执教者10人。教研组曾获“济宁市工人先锋号”“济宁市先进教研组”“济宁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任城区巾帼文明岗”“任城区学科建设高地”等荣誉称号。
以版画为引领
构建多样化美育课程
课程是一个学校的粮仓,不同的课程营养不同,美术教研组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挖掘教材和版画的联系,创造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师进行校本化处理,通过探索与实践,为学生构建起全面营养的、考虑差异的又相互关联的有机课程。
“刻制的时候除了注意画稿的形体、轮廓,还要随机应变……”在学校的版画教室里,美术教师正在耐心地教授学生如何刻版,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刻着,专注而投入。
“版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被称为‘印’出来的绘画。版画的创作过程既动脑又动手,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可以更自由、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我校4个校区全部开设了《儿童版画》校本课程。”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美术教师薄晨介绍,学校在现有版画社团的经验基础上,确定以版画校本课程作为研发方向,并初步确立基于文化传承的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与内容,使教学内容有深度有内涵,精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版画校本课程纲要和内容框架。
“我们采用递进式版画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视材料的适用性和实施性以及版画教学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对版画教学进行更多元的体验尝试。比如在中低年级开设吹塑纸版画、填彩版画、纸版画等课程,高年级开设拓彩版画等课程,在版画社团开设PVC版、胶版等版画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版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至少制作一种版画。”阮鸿雁说,打造版画教学、特色课堂、社团辅导三位一体的特色版画课程,使之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特色,学生在掌握版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艺术审美体验,掌握艺术专项特长。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术教研组从常规教研活动到校本课程的建构,不仅促进了教研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更推动了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体现出教研组建设的组织功能、研究功能和文化功能,实现了教研组的内涵发展。美术组教师除了将版画与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结合,引导学生从版画学习中获得更全面、深刻的文化感悟,还以校本课程为载体,与学校其他美术社团协力,开发自然美育、生活美育、场馆美育、节日美育、大师美育、科普美育等多门综合美育课程,全面赋予学生个性化教育。多元文化在校内交融,成为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的重要措施。
研训一体
配齐配好师资队伍
美育是塑造美好心灵的教育,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动美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根据学校实际,美术教研组紧紧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适美课堂”的校本教研主题,全面构建“五维同步教研网络”,实施以“1+N”师徒结队、名师工作室、私人“订单式”基本功培训为主的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和发展。
“教学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再让学生理解、应用的过程。比如在给学生上陶艺课时,要结合实际、结合学情,先让学生熟悉陶泥,体验陶艺的技法,学生有了了解,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教近10年的美术教师孙鑫,从最初的懵懂逐渐成长为学校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初入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时,在工作上,很多前辈对我帮助很大,从教学艺术、班级管理到如何做人、如何为师,前辈们全程跟踪、指导,使我很快地融入集体,在教学中渐入佳境。”孙鑫坦言,在这样的团队里,会呈现“1+1>2”的效果。
像孙鑫这样从最初的懵懂成长为一专多能、技艺超群的美育教师,在美术教研组只是一个缩影。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打造教师团队发展共同体,培养全体教师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优化“1+N”教师团队发展模式,实施量体裁衣订单式培训方式,深化“五维同步”教研体制,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素养快速提升。
基于“生根校园、直抵教师、服务课堂”理念的研训一体化举措,学校依托青年教师俱乐部等形式,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科教师特点,广泛征集培训需求意向,精心编排课程,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短板和爱好自主选择课程。“结合学校的师徒结对活动,对初入岗位,没有任何经验的徒弟,老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全程跟踪、指导;老教师在不断听课中,学习年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做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阮鸿雁介绍,坚持“聚焦课堂,聚力教研,多措并举”的校本教研指导思想,形成“随堂即时教研、天天网络教研、单周小教研、双周大教研、每月专题教研”的“五维同步”校本教研体制,促进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
适美教育
塑造学生美好未来
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坚持“适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一体化推进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通过“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有效地实现了五育融合、五育共进、五育共美,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知其美、行其美、美其美”,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更美地成长,促进集团校多校区的优质特色发展。
学校将美育与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有机融合,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涉及艺术、学科、科技、棋类、文体等六大领域,让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1-2项艺术表现技能,形成“一校多品”的美育发展新局面。“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大局的前提下,学校以‘面向全体、彰显个性、培养兴趣、开发潜能’为宗旨,还开发了书法、国画、创意画、剪纸、纸艺、创意彩泥、流体画等多门美育校本课程。”阮鸿雁说。同时,把班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管理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更好地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可以自我选择的“菜单式课程群”,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合自己成长的最佳模式,让每一个鲜活、灵动、富有个性的孩子成为独特的、最美的自己。
除此之外,学校将环境建设与校园管理、美育课程和教学建设统一起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设计和建设,在共创共享共赏环境之美中进行爱校教育,让全校师生“知其美、行其美、美其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美术教研组。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版画。
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美术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