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的地方
202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鑫
  
  东营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尽管同在海边,但它的名气远远没有青岛、大连这些海滨城市的名头响亮。我从小生长在中原,对海滨城市了解很少,更没有听说过东营这座城市。之所以近年来屡到东营游玩,对这座城市越来越熟悉,是因为我结识了一位东营的画家,黄河口湿地画派创始人石建勋老师。
  我从小喜欢国画,平时也非常留意活跃在当今画坛的著名画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欣赏到了石建勋老师的作品,他的作品磅礴大气、气势浩瀚,给人带来震撼心灵的视觉享受。他的作品多描绘湿地美景,芦苇、丹顶鹤、东方白鹳、赤碱蓬、鹬鸟等元素是他的画面中常见的内容。他有很多大尺幅作品,画面中往往展现青葱翠绿的芦苇浩浩荡荡、紫红的碱蓬草一望无边、清亮的河流宛转回环、优雅高洁的丹顶鹤起舞翩跹的壮阔场景。我被石老师的湿地艺术深深吸引,和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言语间,石老师提到他描绘的风景就是东营这座城市的美景,我便也动了想要去这座城市游览的念头。
  去年十一黄金周,我的愿望终于实现,我抵达了这座美丽的滨海之城。
  由于长期从脚下的这片土地中汲取营养并从事家乡文化的传播工作,石老师对东营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貌都有着独特而深入的理解,他滔滔不绝地为我讲解着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第一天石老师开车带我去了位于垦利区的黄河入海口,这里地处渤海和莱州湾交汇处,是万里黄河奔腾入海的地方。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开始,一路呈“几”字形纵横5464公里奔腾入海,以鬼斧神工的手笔呈现出一处处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就在黄河的哺育中滋生成长。穿行在天鹅湖畔、芦苇文化乐园、万亩槐林森林公园、黄河雕塑园中,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黄河文明的灿烂悠长、华夏历史的厚重沧桑。
  登观光塔到达高空观景台,我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脚下的这片水域,就是历经了九曲十八弯的华夏母亲河奔腾入海的地方。这一刻,我感觉自己无比渺小,真正体会到了苏东坡泛舟赤壁时所写的如“沧海之一粟”的宇宙感、历史感。个体生命微小如尘埃,而宇宙又是何其浩渺,以肉体之渺小见证宇宙之浩瀚无穷是如此震撼人心、摄人心魄。这一刻,我感觉自己如同一片树叶置身于亚马逊森林、一粒沙置身于撒哈拉沙漠、一滴水置身于太平洋、一粒尘埃置身于大千世界、茫茫宇宙。
  脚下的河水奔腾不息,如同千军万马开疆拓土。耳畔传来震耳欲聋的水流声,恰如战场上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的厮杀。高空中海风强劲,湿润的风肆意地抚摸着我的每一寸肌肤,这是翻山越岭、跨越山海的气流献给每一个前来黄河入海口观光游览的游客珍贵的礼物。我闻到了清新怡人、沁人心脾的气息,它钻入我的口鼻我的肺腑我的全身的每一个角落,让我的生命和黄河母亲水乳交融、片刻不离。席卷着泥沙的黄河水金黄华贵,叫喊着嘶鸣着奔入翡翠色的浩瀚海水中,勾勒出清晰的黄蓝交汇的边界线。黄河于华夏文明是母亲,于亿万华夏儿女是母亲,但当她奔入海洋的那一刻,她也变成了一个对母亲充满依恋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涌入母亲那温暖的怀抱,直到河海一体,再无分离。
  行走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随处可见的鸟儿翻飞起舞,鸣声阵阵。《诗经》中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一代文豪苏东坡写有名篇《放鹤亭记》,宋徽宗也画有千古名作《瑞鹤图》,无数文人墨客毫不吝惜地呈现出对于仙鹤的喜爱。而此刻飞翔在我眼前的,不仅有素雅高洁、舞姿灵动的丹顶鹤,还有黑嘴鸥、东方白鹳、白鹤、勺嘴鹬、沙丘鹤、蓑羽鹤、灰鹤、白枕鹤、黑嘴天鹅、黑颈天鹅、黑天鹅、大天鹅、东亚卷羽鹈鹕、大鸨、苍鹭、池鹭、鸿雁等众多的鸟类,它们都是黄河口湿地系统中重要的成员。石老师讲,这里被称作“鸟类的国际机场”“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中国黑嘴鸥之乡”,保护区内湿地面积超过30万亩,共有珍稀鸟类373种。大批候鸟栖息其间,人们经常可以看见“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湿地草”的壮观景象。无数鸟儿们在广阔的湿地里飞翔、欢鸣,给黄河入海口注入无尽的生机活力,也使得这里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黄河口湿地画派研究会研究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