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几方闲章
2024年10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段春娟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诗、书、画、印皆精的全能型艺术大师,享有“人民艺术家”崇高荣誉称号。老人一生治印近三千方,不仅在数量上无人能匹,在风格上,亦凌厉劲健、朴拙自然,卓然自成一家。他刻有一方“三百石印富翁”,一方面是其自许之言,更可见其对篆刻艺术的情有独钟。
  除了诸如阿芝、木人、齐璜之印、白石翁、借山翁、寄萍堂等钤在画上、表明作者身份的印章,以及受人委托所刻名章等等(曾为徐悲鸿、胡佩衡、张道藩、李苦禅、罗家伦、朱家骅、周作人、王雪涛等刻过名章),齐白石还刻有很多闲章——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些闲章或抒发情感或言事,或表达艺术主张,颇具韵味情致,耐人品咂,从中亦可见齐白石的精神风骨,是理解其人及艺术一个独特视角。在此撷取几枚,与诸君共赏之。
“痴思长绳系日”
  这方印章表达的是对时间的珍惜,稚拙可爱,别出心机,非有童心之人莫属。古往今来,光阴难再、珍重时间的话多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倏忽而已”“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等。岁月蹉跎,人生易老,谁能逃得掉!齐白石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光阴的珍惜,他“痴思长绳系日”,痴痴地想着找根长绳把太阳系住,不让它跑得太快。真乃奇思妙想,大巧若拙。读此印章,一个天真可爱、童趣盎然、满脑袋奇思妙想的老顽童形象呼之欲出。
  齐白石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轻时学做雕花木匠,27岁始拜师学画,最终修成艺坛巨匠,靠的正是勤奋和珍惜光阴。他“不叫一日闲过”,从不肯贪图安逸,到老“未曾歇肩”。他曾说过“三日不作画,笔无狂态”,意谓作画要勤奋,天天握笔,不能停下,才会意到笔到,达到好的效果。直至九十余高龄,一年内作画还多达五六百幅,这不能不说是一桩奇迹。他还刻过“要知天道酬勤”“自强不息”“一息尚存书要读”等印章,用以自励励人。
“悔乌堂”
  人至中年后,齐白石因家乡兵匪作乱,避居北京,近二十年没有返归故里。其间母亲父亲同一年先后离世(1926年),他却因道阻路长,无以还家。奉养双亲既不可能,回家奔丧也实现不了,老人心中的痛苦无奈可想而知。直至1935年初夏,七十三岁的白石老人返归阔别已久的故乡,祭扫先人坟墓,返京后写下日记:“乌鸟私情,未供一饱,哀哀父母,欲养不存。”这期间刻有“悔乌堂”印章,意指乌鸦尚知反哺之恩,而自己连乌鸟都不如,表达愧悔追念之意。
  在给门人罗祥止所画的《忆母图》上就钤此印章,并题有诗句:“我亦爷娘千载逝,因君图画更伤心”,念亲之情溢于言表。他还在一幅画乌鸦的画上题诗:“不独长松忆故山,星塘春水正潺潺。姬人磨墨浓如漆,画到慈乌汗满颜。”诗后有注:“家山百劫,庐墓久违,画此并题,愧不如乌。”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时时念想生养自己的双亲及家山,情感朴素而又深沉,着实令人感念。
“星塘白屋不出公卿”
  此印章是说齐家世世代代没有出过做官的。“星塘”是指家乡村东头那个水塘,相传曾有天上陨星石落在水中而得名。“白屋”指贫寒之家。
  齐白石一生靠卖画刻印为生,不慕官场。1902年已届不惑之年的他在西安游历,得到陕西布政使樊增祥(别号樊樊山)的赏识,有人劝其投至门下谋个差事,他对此不以为意,并借题藤花“柔藤不借撑持力,卧地开花落不惊”,表达自己不肯依附于人的独立品格。后来樊樊山想荐他进京替慈禧太后代笔作画,谋个官衔,也被他婉言谢绝。友人夏午诒曾想替他捐个县丞,他亦坚决予以回绝。
  他的老师王湘绮这样评价齐白石:“朋座密谈时,生客至,辄逡巡避去,有高士之志,而恂恂如不能言。”他本人也在不同画上题过此诗:“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省却人间烦恼事,斜阳古树看归鸦。”借此表达远离喧嚣、只求素静的愿望。
  他刻有“吾草木众人也”“湘上老农”“白石草衣”“杏子坞老民”“砚田农”“寻常百姓人家”“何要浮名”“心之所安”等印章,足见其平民本色。
  耐住寂寞,潜心作画,这也是齐白石最终能成为一代大师的原因之一吧。
“望白云家山难舍”
  这方印章表达了对故乡亲人山水深深的眷恋。五出五归之后,齐白石已年过半百,画名渐被人识,卖画所得足以养家糊口,奢望不高的他原本打算在家乡终老。然而兵匪作乱,他的家几经遭劫,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战战兢兢的日子。
  他听从友人劝说,避居北京。时值社会动荡、关山阻隔,有家不能回。其间母亲、父亲、结发妻子等亲人相继离世,他都遥寄情思,无以遣怀。尤其到了晚年,思乡念家情怀愈发浓郁,笔下之山水、花鸟虫鱼也有很多取材于家乡风物。
  他刻有“望风怀想”“家在白云岭下”“吾家衡岳山下”“梦想芙蓉路八千”等印章,以寄情怀。山高路远,年事已高,归家无望,大概只好“望风怀想”吧,言外之旨悠长深远。
“我自作我家画”
  此印章表达的是艺术上非同流俗、勇于创新的气魄。及至声名远扬,齐白石因出身农家、年少失学、木匠经历,常遭人讥笑。有人对其山水画不以为然,说是“野孤禅”,他不为所动,坚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他说,“吾画不为宗派所拘,无心沽名,自娱而已,人欲骂之,我未听也”,足见其内心之强大。
  定居北京之初,因画风冷逸,不被大多人理解,也常遭人嘲笑。齐白石认为画好不好,百世之后自有公评,没必要与这些人争一日之短长。他听从画家陈师曾的建议,变通画法,不去迎合大众口味,媚世求俗,而自创红花墨叶风格。他作画主张“形神俱备”,“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要画出自己的面目”。
  他刻有“胆敢独造”“流俗之所轻也”“君子之量容人”等章,表现出不甘于流俗、不自轻自贱、勇于创新独造的风骨。正是这种胆敢独创精神,让他勇于变法,攀上艺术巅峰,成就艺坛巨匠。
  (本文作者现供职于山东财政大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