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三个单项指标列德州市最优,连续三个月空气改善幅度超10%
平原 先换思路后换榜
2020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德州11月23日讯(记者 李梦晴 通讯员 王美英) 10月15日,德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在德州日报公示2020年8月份德州市各县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情况。8月份,平原县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氮三个单项指标为全市最优。在以全市134个乡镇为样本的全市乡镇(街道)空气质量排名中,平原王打卦镇二氧化氮指标全市最优,张华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第6名、二氧化氮指标全市第2名、PM10指标排名全市第9名、臭氧指标列全市第5名,王庙镇二氧化氮指标全市第9。在德州市空气质量红黑榜上,平原县13个乡镇(街区)跻身红榜(全市排名前十名),无一个乡镇登黑榜(全市排名后十名)。
  回望年初,平原县部分乡镇还位列黑榜。以2月份空气质量为例,在以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为主的六项主要空气指标排名中,平原各乡镇红榜为零,黑榜上则出现了8个乡镇。
  问题在天上,根子在地上。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平原分局以问题为导向,勇做改革者,全面实施“三个破冰、三个提升”工程。“基层环保人少事多,全局56人负责监管600多家企业,工作节奏快任务重强度高,存在职责不清、人员不专、动力不强等问题,围绕调动人员积极性,我们开展业务、待遇、岗位‘三个破冰’打破科室、编制框架;围绕提升人员素质,开展整体素质、业务水平、担当意识‘三个提升’,打造生态环境铁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平原分局局长张洪波介绍。
  立足“三个破冰”,平原分局开展全员培训学习,先后开展了“青年干部业务学习暨模拟执法培训”、VOC治理业务培训、土壤“一法一条例”等培训6次,实现了“业务破冰”;同时开展“送出去、请进来”多种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后备干部;针对工勤人员待遇低问题,设立长期激励政策,实行“看成效、看评议、看改变,不看岁数、不看资格、不看关系”的“三看三不看”,不断提高工勤人员待遇,加强对年轻干部和工勤人员的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激励奖惩结合起来,每月按照绩效考核成绩评出前五名优秀个人,给予绩效工资奖励,实现“待遇破冰”;针对年轻干部积极性和定位不高的问题,打破用人规律,对表现突出的,提拔担任业务负责人和落实人。截至目前,新增7个科室负责人,实现了“岗位破冰”。
  立足“三个提升”,平原分局从学习入手,推行“六学三有”,开办“年轻干部讲堂”,搭建学习平台,促进职工业务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7月份启动以来,已举办3期。针对干部年龄断层现状,鼓励年轻职工“拜师学艺”,实现“一帮一、多帮一,拜师学徒、以老带新”,为环保人才队伍续航充电。强化干部职工“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担当意识,营造“比贡献、比干劲、比成效”的浓厚氛围。开展“五一”劳动节技能大赛、“八一”建军节体能比赛、国庆节演讲比赛等多种文体活动,创建干事担当的良好生态。
  地上下功夫,解决天上问题。“三个破冰、三个提升”工程带动作风转变推进降尘抑尘,先后开展“扬尘清零”“扬尘回头看”及每周三轮的扬尘专项检查行动,推进问题整改142件,淘汰国三重型柴油车509辆。邀请专家为生态环境部门及企业进行专项培训10余次,涉VOCs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治理37家,泄漏检测与修复10家,规范提升治污设施32家,实施错时生产工业企业31家,实施油气回收加油站51家。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520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5台,11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2台燃气锅炉实现低氮燃烧,集中供热面积达623万平方米。411家工业企业、35家施工工地全部纳入清单动态管理。
  截至目前,平原县“1+1+8”污染防治攻坚任务推进排全市第一名,8月份,大气重点工作排名位列全市第一名,执法工作综合考评连续6个月排全市第一名。
  1至9月份,平原县空气质量持续提升,PM2.5浓度同比改善9.6%,PM10浓度同比改善13.5%,二氧化硫浓度同比改善15.9%,二氧化氮浓度同比改善24.2%,蓝天白云成为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