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21日讯(通讯员 杨维娜)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通过脱贫攻坚档案整理,真实展现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真实全面记录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完整保留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客观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记录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真实过程,济阳区乡村振兴局和区档案馆协同作战,按照省市对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工作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区脱贫攻坚档案整体移交进馆工作。近日,济阳区脱贫攻坚档案整体移交进馆交接仪式在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二楼视频会议室举行。
济阳区采取“试点先行、一体推进”的工作模式,完成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自今年3月份开始,组织档案局(馆)、各镇街多次召开座谈会,进行专题研讨交流,不断凝聚共识、借智借力,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公司进行集中整理和数字化加工。选取济阳街道作为试点,对脱贫攻坚档案逐一核对,查漏补缺,整理归档。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掌握方法,明确了工作流程、分类标准、注意事项,实现了脱贫攻坚档案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使其达到编目、编页、编号、填写封面、装订、装盒等规范管理,经档案馆初验合格后,在其他镇街全面推开。
档案整理过程中,乡村振兴局统筹协调,区档案馆业务指导,各镇街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档案的初步整理,第三方公司完成档案规范化和数字化整理。其间,乡村振兴局、档案馆联合组队,多次下沉镇街和档案整理现场,开展档案资料规范整理指导培训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脱贫攻坚档案已全部完成实体归档和数字化加工,移交进馆永久保存。共移交进馆脱贫攻坚档案21358份,其中文书类10979件,扶贫项目类2440件,建档立卡类7939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