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观察
酱香热回归理性,白酒市场强者愈强
2023年07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万家成

供过于求
酱酒企业招商难

  近年来,酱酒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以10%的产能创造了30%的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创造了40%的白酒行业利润。这样的高速成长与中国酒业所处的历史阶段分不开,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酱酒热度开始降温,消费者也逐渐回归理性,已经火起来的酱酒品牌开始呈现价格倒挂,比如金沙摘要、珍酒珍15、习酒窖藏1988等酱香型产品。
  本次中酒展酱香型白酒企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由酱香型白酒企业贵州安酒冠名,习酒、金沙、珍酒、夜郎古、金酱、仁怀酱香酒、潭酒、赖世家、贵州国威、赤脉等企业参与。但是据记者现场了解,招商情况并不乐观。
  “我这两天接待了不少经销商,也加了很多微信,但是真正成交的暂时还没有,只能后期再去联系拜访。”一位酱香型酒企大区经理说,“主要是我们的品牌知名度还需要扩大,下一步企业将加大品牌宣传。”
  经销商陈先生表示,现在做一个品牌的代理还是比较慎重的,因为酒厂每年给的政策都不一样,很多都是完成任务才有政策奖励,但是知名品牌的价格倒挂非常严重,有一些经销商赔钱出货也要完成任务,所以今年持观望态度的经销商还是比较多。
  有酒水从业者表示,今年白酒价格内卷是最严重的一年,以金沙摘要为例,官方指导价为1399元/瓶,出厂价为720元/瓶,结果有的经销商卖560元/瓶,但是还会有人比这卖得更低,550元/瓶就出货;还有珍酒珍15,有人卖380元/瓶,其他人就敢卖370元/瓶。所以,今年的酱香酒非常难做,同时浓香型白酒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
  酒水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现在各种展会上厂商之间谈感情的多,谈交易的少,更多的是酒水厂家利用展会平台定向邀约行业相关经销商,以包吃包住送纪念品的方式组织各种推介会、论坛、培训班、品鉴会等活动,建立见面交流的机会。在当前白酒行业渠道库存如堰塞湖一般的大环境下,行业经销商对成交非常谨慎。
白酒强势品牌
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本次中酒展不仅酱香型白酒企业参与者众多,其他香型白酒也没有缺席,比如泸州老窖、汾酒、酒鬼酒、剑南春、古井贡酒等知名品牌都设有展位。而且记者现场发现,此类知名酒企展位上参观咨询的人数,相较于前两年有明显增多。
  “最近几年酱香热也只是部分地区热,实际上从全国来说还是浓香和清香为主,酱酒再热消费量也只能排第三。”经销商刘先生介绍,“在酱香热的时候,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排名前几的名酒一直呈增长态势,这充分说明名酒的消费购买力较强。”
  有酒水从业者表示,过去的酒厂只要打通渠道,业务就能做得很大。现在行业生态发生了很大改变,酒厂需要与消费者沟通互动,提升美誉度,才能获得增长。是否能获得消费者消费体验的分享,决定了酒厂的品牌能做多大,能走多远。从过去的渠道驱动转向现在的消费者驱动,需要酒厂去做更多细致的工作,做圈层营销,这意味着传播成本、营销成本在提高。
  在这种环境下,名酒复兴成为趋势。本次中酒展知名酒企推出的新产品展位上人头攒动,消费者积极性非常高,但是新兴品牌却很难受到青睐,中国酒业的结构性调整正在发生。
  肖竹青介绍,白酒市场份额向强势品牌集中将提速,消费者愿意买是渠道愿意卖的根本。只有那些认真做品牌建设、认真做消费者互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品牌才会迎来更快的去库存化,会迎来消费者的指名购买;而那些靠压货、靠渠道促销、做短期业绩的品牌可能会被边缘化。
  7月6日,2023(第七届)中国高端酒展览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拉开了中国酒业下半年的大幕。记者现场了解到,酱香型白酒依旧占据着中酒展的主导地位,但是受困于价格和库存,招商比较困难。对于名酒的消费积极性逐渐走高,而新兴品牌却难以受到青睐,中国酒业的结构性调整正在发生。
正在观展的参会者。(主办方供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