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危险?要“堵”也要“疏”
2023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萝卜刀”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实现刀体的滑动。爆火后,逐渐延伸出夜光款、铝合金款、长柄款等“进阶版”。部分商家推广时,在宣传中加入了“砍”“捅”“刺”的元素,且某短视频平台用“萝卜刀”模仿进攻的视频较多。这类动作虽然在广告或视频中看起来不太危险,但可能向未成年人传达一种错误信息:攻击性行为是可以被接受和模仿的。这确实不是一种好的导向,家长反映的现实情况中也存在这类事实。
  不过,对于“萝卜刀”这类新潮热门的玩具,笔者认为不应简单地拒绝或否定,应当合理引导小朋友的认知与行为。毕竟对于年龄还小、认知不完全的小朋友而言,“萝卜刀”只是一起扎堆玩耍的社交工具,就像之前的歌曲《孤勇者》一样,大家都得有点凑得进群体玩乐的“本事”。倘若只是一味地禁止,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之偷偷带、悄悄玩,反倒是既没彻底解决玩具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没能起到行为引导作用。
  此外,即使这次禁止“萝卜刀”,以后可能还会出现“黄瓜刀”“茄子刀”等层出不穷的创意玩具。要是样样都抵制,恐怕不太现实。因此笔者以为,学校固然需要禁止学生携带有潜在危险的玩具进入校园,但家长和学校也应该正确地引导小朋友,对于模拟砍、刺、割这类攻击行为,得向小朋友讲清可能带来的危险隐患和行为本身的不正确性,培养其安全意识,增强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关注与引导教育。
  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购买“萝卜刀”更多是看中玩具宣传中的“放松”“解压”标签,禁止“萝卜刀”售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部分青少年存在学习压力大、社交空虚、生命无价值感、沉迷虚拟世界等“心理风暴”。很多人对网络游戏、新奇事物容易感兴趣,甚至沉迷其中,本质上是缺乏自我意义感。玩“萝卜刀”只是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的一种方式,即使受限不玩“萝卜刀”,他们也可能选择玩手机游戏等,沉迷网瘾的危害可能更大。
  很多新事物都有利有弊,对于弊端,应该两害相权取其轻。何况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某些外物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家长应该在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正确关心、引导其心理发展,培养其多种兴趣,以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方式帮助孩子舒缓压力、宣泄情绪,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据长沙晚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