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变公园,到处都是新路线
推窗见绿、园在城中,青岛公园城市建设硕果满满
2023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公园建设既是城市生态的支撑要素,又是公共服务的空间媒介。出门入园、让市民尽享城市绿意之美是青岛一直在做的事。自去年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已整治建设山头公园60个,建设城市绿道228公里、综合公园4个、口袋公园124个、林荫廊道80条。城市音乐角、各类景观,周末的浮山森林公园已成为市民健身打卡的不二选择,太平山环山绿道游客络绎不绝。青岛公园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全力构筑园林城市新体验。
记者 杨雪
  “植”此青绿
公园城市现成效

  谈及心目中美好公园城市的模样,有人说是拥有推窗见绿、“园在城中”的山头公园,有人说是在环境优美、绿意盎然的城市绿道中行走,还有人说是在转角可遇的口袋公园中健身锻炼。
  2022年,青岛公布了《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三年攻坚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明确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滨海绿道建设、山头公园建设、口袋公园建设、林荫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古树名木复壮等工程。推进“12131”系统工程,即: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络、建设200处公园绿地、打造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
  2022年,全市完成公园城市建设项目350个,建设山头公园60个、城市绿道163公里、口袋公园79个、林荫廊道59条。
  2023年是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青岛市计划在全市组织实施119个公园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启动7个山头公园整治,建设口袋公园80个、林荫廊道45条、立体绿化113处,荒山造林50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万亩,创建园林绿化管理示范路10条、达标路10条,高水平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园林林业系统抓住公园城市建设有利契机,认真落实“精、细、美、韵”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园林林业创新发展,不断美化城市环境。
  截至目前,已整治建设山头公园60个,建设城市绿道228公里、综合公园4个、口袋公园124个、林荫廊道80条、立体绿化223处,完成造林1.86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4.3万亩,复壮修复古树300株,建设1处古树公园。
  全年计划实施公园城市建设项目119个,已开工项目111个,开工率达93.3%。依托青岛“山、海、城”的自然生态基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海湾公园城市”。
山成公园
太平山浮山变身

  “看山、观海、赏日落、走绿道,‘变身’之后的浮山森林公园我每周都会去打卡,每次都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今年4月27日,备受关注的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森林公园正式开门迎客,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浮山位于青岛市东南部,总占地面积约698.98公顷,跨市南、市北、崂山三区,是青岛城市建成区最大的一片山林绿地,也被称作青岛主城区的“绿肺”。随着整治工作的进行,浮山森林公园建成防火通道(绿道)13.5公里,打破三区界限的隔阂,首次实现市南段、市北段、崂山段融合畅通。
  “27个出入口,每个都能解锁不同的游玩路线。”建成后的浮山森林公园成为市民林女士周末遛娃的首选地。游乐设施多样的童趣园是林女士和孩子的“心头好”。“这里不仅有小朋友喜欢的秋千、滑梯、跷跷板,还贴心地为家长设置了休息的座位,坐在绿树萦绕的公园里带娃别提有多惬意了。”
  喜欢户外运动的吴女士之前每周都要为寻找运动地点而犯愁。“有些地方虽然景好但太远,而且配套设施不完善,有时想找个休息的地方都困难。”第一次到浮山公园,吴女士就有些乐不思蜀。“没想到一个公园就能解锁多种游玩方式,我可以沿着绿道走走散步,累了园里还有漂亮的咖啡店可以休息,周末还能跟朋友相约一起爬到七观台看日落,不用去到太远就能尽情欣赏自然景观。”
  据了解,浮山森林公园通过拆除部分原有建筑设施,征收果园、菜地等措施还绿于民。13.5公里的绿道串联起凭栏观海、桃花坞、探幽谷、百合湾等30余处特色景观节点。不同的游览路线则提供了多样选择,沿着“湖光山色”线,市民可游览文翠湖、凝翠潭等多个湖泊溪流,山水之间、飞鸟啁啾,令人心旷神怡。从宁德路小学入口开始的“依山观海”线,则是“看山望海”的不错选择。行走绿道、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游客还可在“凭栏观海”“观澜望幽”两个高处的景点欣赏海景,换种角度解锁不一样的青岛景色。
  位于老城区的太平山,同样也是主城区不可多得的一块绿色空间。太平山跨市南、市北两区,总面积212公顷,包括中山公园、植物园、榉林公园等多个园区,是市区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太平山的美景则先后入选“青岛十景”“青岛新十景”。
  今年4月,随着整治提升和生态修复项目的完工,太平山中央公园与浮山公园一起正式对市民开放。现在的太平山绿道7.9公里已全部贯通,春日的绿道两侧鲜花盛开,从高处俯瞰犹如一条鲜艳的彩色织带,“飘荡”在山林间。山林、花卉、溪流、竹林相互映衬,成为一幅美丽的夏日图景。太平山环山绿道贯通,实现市民了“望山能进山、进山能游园、游园能环山”的愿景。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太平山中央公园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以前只知道青岛的海有名,这次带着小孩去动物园看熊猫时,发现动物园、中山公园、植物园几个景点都连成了一个大的山头公园,可以边走边玩。”环山又看海的游玩经历让游客赵女士感叹“这趟没白来”。在7.9公里长的绿道当中,既有电视塔、景观桥、彩虹栈道等人文景观,又有小西湖、樱花大道等自然美景,多样的景点让游人陶醉其中。
  太平山中央公园整治建设围绕“做精”“做细”“做美”“做韵”四大要求,通过“四环一线”绿道结构以及拆除中山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榉林公园之间的隔离,将分散的观景资源连接起来。不仅园内无界相连,园外也零距离相融。太平山中央公园拆除围栏1590米,建设出入口75个,市民可实现多口入园。在提高市民体验感的同时,让市民能够在这个集休闲健身、登高望远、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绿道欣赏“最美太平山”。
拆墙透绿
微小处见大诚意

  公园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大的山头公园整治,“12131”系统工程中明确提出对于口袋公园的建设,老城区、老公园的“拆墙透绿”也不能放松。
  今年以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牵头各区市主管部门,通过“拆、整、改”等方式,将规划建绿与插缝建绿相结合,“挤”出空间建设口袋公园,扮靓小微角落,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如今的市南区泰州路北段已经建起了1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宜人的环境、丰富的设施使其成为周边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但就在不久之前,这里还只是一处棚户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彻底解决问题,市南区积极协调征迁,拆除破败建筑,建起了让人放松身心的口袋公园。公园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和市民议事厅。园中搭配植物景观,配备服务设施。建设人员挖掘所在地“亢家庄”的历史,将民俗文化在公园展现,命名为亢家庄公园。文化积淀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让市民在探寻人文历史中感受城市魅力。
  市北区居仁路1号、会昌路4号、南丰路14号三个区域,人口密集,小区周边活动设施少。市园林和林业局整合小区间的散乱空地,建设了3处“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建设人员通过设置遮阳亭、健身设施和活动场地,将原有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建设成花繁树茂的休闲空间。
  垃圾场也能变身新公园。西海岸新区推动老城区活化,在易通路原垃圾场周边建设了“易通PARK”主题公园。建设人员合理利用林下空间,乒乓球台、秋千、滑梯、跷跷板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周围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遛娃娱乐的新去处。
  近年来,走在青岛的马路上,不自觉就会“误入”公园。随着立体绿化、“拆墙透绿”等的实施,公园与城市街区的界限不再明显,“园中有城、城中有园”,让人们见绿便可拥绿,与自然风光撞个满怀。
  据了解,青岛市对中山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海泊河公园等10个老公园“拆墙透绿”,增设出入口,提升便民性和可达性,让市民“随地”入园,享受城市绿化成果。“拆墙透绿”不仅拆除了物理隔断,也彰显着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拆墙透绿”不仅让自然风景触手可及,也让向花园城市迈进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