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职教中心
“中高企”三元育人 打造学生高质量就业平台
2023年09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胶州职教中心大门。
  学校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学校举行“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入团仪式。
  学校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
     得益于胶州市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创新实施“3+1+2”中高企一体化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完成了从中考失意者向人生赢家的转变。
记者 刘震 通讯员 周忠武
职教“免费师范生”,中考失意者的逆袭
  宋程是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018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中考失利的他,也曾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他选择了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高二的时候,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陈晓露老师谈到了学校新推行“3+1+2”中高企一体化育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让宋程眼前一亮。“这不是职业教育的免费师范生吗?”很快,宋程报名了新的班级,他先在学院以“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完成3年“校中厂”学习,然后到海尔公司进行1年“厂中校”高水平技术技能锤炼,最后由海尔公司承担学费进入合作高校进行2年高职学习,毕业后再回海尔就业并成长为助理工程师,实现了“毕业即就业”。
  如今,从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宋程已经和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有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以我当时的成绩即便进入高中学习将来考取一个一般的大学,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宋程说,得益于校企双方围绕新产业、新技术组建课程开发团队,他完成了从中考失意者到人生赢家的逆袭。
紧跟时代拓展专业,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近年来,胶州职教中心结合青岛市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立足上合示范区九大产业集群,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建立起适应地方产业结构特点的智能制造、商贸物流、信息技术、现代服务、汽车维修5大专业集群,实现专业群全面对接产业链。融合新技术新工艺,做好老牌专业的升级改造,以机电技术专业为核心,拓展飞机设备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建设方向;深入企业行业调研,依据产业升级做好专业调整,学校新增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8个专业,今年又计划新增增材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会展服务与管理等6个专业,实现了产业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校企融合方面,学校一方面全面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打造“厂中校”,与青岛三星精锻齿轮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在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组建双导师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参与考核评价,校企双主体育人。另一方面,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全覆盖建设“校中厂”,探索丰光精密机械、福兴祥物流“未来工匠班”实训模式,引进一汽奔腾、海尔空调等企业入校,共建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实现真实生产与教学实训相结合,生产服务现场教学及实训一体推进。目前,学校已经与10家企业合作共建8家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实训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编写出版校本教材69本,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7门,青岛市级以上精品课程18门,与省外联盟实现资源共建共享14项。学校已与102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与33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5家企业合作实施山东省和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青岛海尔空调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实现人才校企共育。

5名学生进入全省前十 春季高考大“丰收”
  凭借多年的积累,胶州职教中心在2023年春季高考中厚积薄发大放异彩。整个级部有221名同学达到本科录取线,其中有5名同学进入各专业全省前十名,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现代服务专业学生王密丽以总分670的好成绩,高居山东省第二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王皓以648分位居全省第四名;现代农艺专业学生付臻以597分位居全省第八名,刁弘贤以595位居全省第九名;车辆维修专业学生王忠巽以651分位居全省第八名。
  据介绍,近年来胶州职教中心整合教学专业系,统筹师资调配,形成校-系两级的高考管理模式,学校统筹高考方向、指导高考策略,教学系负责高考辅导的实施、学生复习的组织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一生一策”,采取“一专业一标准”,形成全校2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各专业的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对本科预估线线下的学生按学科安排教师强化指导,重点突破数学、专业理论课等薄弱学科,本科达线率逐年提升。

构建成长新生态 打造德才兼备教师队伍
  胶州职教中心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依托清廉学校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组织师德培训学习、师德标兵评选、最美教师评选等活动,锻造高素质“四有”好老师队伍,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学校全力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起名师引领、骨干示范、青年培优的综合能力提升新生态。发挥7个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带动骨干教师,打造创新教师团队;利用好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奖队伍,发挥“传帮带”作用,孵化更多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实施青年教师培优工程,专门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几年,已有40多名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微课大赛、优质课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班主任业务能力大赛中获奖。
  为了让职教老师更“接地气”,学校不断加强校企共育双师队伍。专任教师入企挂职锻炼、企业教师入校研修、任教,校企人才共享共育,拓展兼职教师队伍规模,提升专、兼职教师业务与技能水平。学校通过邀请合作企业能工巧匠、职场精英参与入校讲学、企业内带学徒等教学形式,拓展专业教学。学校为企业人员开放教育教学、实训资源,企业向学校教师开放研发、生产实践资源,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