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内部信”,一个企业和一个人的成长
2024年04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期,汽车行业卷起了一阵舆论风暴,而在这场风暴中心的就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车圈“网红”——理想汽车。从新势力造车的创新者,到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排头兵,从产品、技术到企业、品牌,高歌猛进8年的理想汽车一路走来备受非议,这种“舆论危机”在理想MEGA上市后愈演愈烈。
  作为家族旗舰车型,理想MEGA上市后并没有像之前的L系列一样迎来一片叫好声,而是被“黑”到上市遇冷,此时,业内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声音,“理想MEGA火到不行,这才招来了那些黑公关的眼红。”
  “高调”的理想
前行的轮子挡不住

  回望理想汽车的成长历程不难发现,自诞生之初它就是一家“高调”的企业,仅用八年的时间,从一家创业公司迅速崛起,跨入了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
  2019年底,当理想汽车的首款车型理想ONE崭露头角、开始交付之际,就遭到批评,然而,理想汽车并未被负面舆论所打倒,反而以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创新,陆续推出了L8、L9和L7等一系列增程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更形成了持续增长的销量趋势。
  在生产制造方面,理想汽车成立之初就坚持自建工厂自造路线,兑现“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质量”的承诺,从2019年12月第一台理想ONE下线,到2023年12月14日,历时短短48个月,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累计向用户交付超过600,000辆汽车,成为国内首家产量超过60万辆的造车新势力。2023年底,理想汽车北京生产基地也已经建成投产,拥有纯电和增程电动双生产资质。在技术方面,理想汽车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上发布“双能战略”,在“智能”和“电能”双线发力。
  出色的销量,为品牌带来了优秀的财务数据。2023年,理想汽车实现营收1238.5亿元,同比增长173.5%;净利润达到118.1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截至2023年末,公司现金储备达到1036.7亿元。
务实的理想
回归用户价值

  或许是“车红是非多”,在理想MEGA正式上市发布后,和上市前“公路高铁”的称号有所不同,理想MEGA被大量抹黑。不过在这次舆情的重创下,理想汽车并未被击倒。理想汽车CEO李想先是在朋友圈回应最近的舆论风波,在之后的3月21日,李想还向全体员工发布了一封深刻的内部信。
  在这封全员信中,李想将理想MEGA遇到问题的本质原因归为两点:一是对于纯电战略节奏的误判,导致理想MEGA的节奏混乱;二是过分关注销量和竞争,让欲望超越了价值。
  “实事求是,知错就改”,全员信的背后,与其说是李想的自我“检讨”,不如说是李想汽车冷静复盘的结果。
  复盘,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理想汽车向来在战略路径上保持着明确的闭环思维,营销能力也是遥遥领先,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对手们偶尔也会调侃几句,但理想汽车始终稳扎稳打,从容应对。
  如何解决理想汽车面临的问题?李想表示,将调整节奏,按照从0到1的节奏经营理想MEGA,聚焦高端纯电的核心用户群体;第二,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回归健康的增长。同时,李想还不忘提醒团队,恪守三大行为准则:用户价值优先、通过共创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并知错就改。
舆论争议止于智者
消费者为爱买单

  3月11日,是理想汽车MEGA交付的第一天。这一天,许多预定的用户早早地来到理想交付中心,争先恐后地“抢夺”MEGA首提名额。提车后,他们纷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提车作业和用车生活,用实际行动支持着理想汽车。这种坚定的支持和信任,让理想汽车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在理想汽车的信条里,“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不仅是企业的价值观,更是其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从L系列的市场成功到纯电车型的布局,理想汽车已经迈出了离开舒适区的第一步,然而对于一家年轻的企业而言,未来长路漫漫,势必将经历更多的挑战与困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