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文人的人情世故
2024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920年,蒋梦麟、蔡元培、胡适与李大钊(从左至右)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合影。
  方令孺
  梁实秋
  胡适
     □许志杰

  印象中旧时文人很有风骨、风度,不与一般人一般见识,一般不会掺和尘世凡人的杂七杂八。当然这可能与本人阅历不足、孤陋寡闻、层次不够有关。近读《马寅初年谱长编》,里边的很多故事使我的观感改变不少。
  1919年4月下旬,刚刚当选北大教务长的马寅初,遭母亲去世之悲苦。消息传到北大同人耳中,无不痛心悲悯。于是,当月25日,蔡元培、胡适、沈尹默、徐宝璜等人联合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出启事:“马寅初先生遭母丧,本校同人有拟赠赙仪者请送交学生储蓄银行代收,现定于本月底截止。”
  其他人不说,单凭蔡元培先生当时担任北大校长之职,其参与发起这件事,很令人另眼相看。蔡先生治校有方,在学生和老师中威望极高,大概与其不摆官架子、平易近人有很大关系。5月2日,徐宝璜就马太夫人赙仪事,再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启事:“本校同人送马寅初先生太夫人之赙仪,截至四月底,由学生储蓄银行经手,共收到现洋三十五元正,票洋一百八十六元正。除照前送胡适先生太夫人赙仪之例,酌留现洋二元以酬行员经手之劳外,业已全数由弟送交马先生收受。兹将详单开列于后,请同人鉴核。如有遗漏之处请函知以便查明。”三天以后,马寅初在《北京大学日刊》发答谢函:“家慈之丧,承本校诸先生赐唁,铭感无已。返京后,以校务纷繁未暇一一踵谢良用歉仄,谢帖上为本校差役妄填诸先生官印,致于非礼尤深恧。特登报声明。”以礼还礼,礼尚往来,符合中国人的规制礼数。
  时过不久,9月25日,蔡元培、马寅初等人联名致函北大教职员,称:“本校朱蓬仙教授(宗莱)因病逝世,身后萧条,同人有欲致送赙仪者,请于十月十五日以前送本校会计课代收,以便汇送,至纫公谊。”此函同样发在《北京大学日刊》上。朱蓬仙,名宗莱,曾留学日本,浙江海宁人,与鲁迅、钱玄同等一起在日本听章太炎讲课,故为章门弟子,返国后与沈尹默同任北大预科教授,可惜时间不长就病逝,身后萧条。发生在这位朱先生身上的还有一个令人无奈的故事。当时北大开设《文心雕龙》课,本不是朱先生要教的课,因无人可顶,朱先生硬着头皮走上讲台,结果生疏之下被傅斯年的同学听出很多差错,无奈半途而废。即便如此,蔡元培、马寅初等北大教授在朱先生病逝之后,依然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函,为朱先生送上最后一程。可见,当时名教授荟萃的北大,虽然不时因见解不同而产生一些争执,在人情世故方面还是充满温情,感人心扉。在徐宝璜处理完马寅初母亲之后事致学校同人的函中,我们发现之前胡适先生的母亲也是刚刚去世,同样得到北大师生员工之赙仪。看上去,此类事情的处理,在北大是有先例可循的,做到一视同仁,而且操办这事的不是某几个人,而是学校的学生储蓄银行和会计课(科)都参与进来,为大家服务。具体操持的人还会“酌留现洋二元以酬行员经手之劳”,有理有节,得体妥帖。
  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便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为人处世的标准,不在其中恐怕难以理解这些文人的心境和情绪,以及更加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打开文人群体这扇大门,其实我们会见到与想象并不一致的情形,甚至有颠覆认知的奇闻逸事。比如蔡元培和梁启超,一个教育界顶流,一个学术界超级大咖,二人可都是喝酒高手,蔡元培几乎天天来一壶,不过微醺誓不罢休;梁启超生病也挡不住喝酒,不喝点酒全无精神头。高人自有高人一等的本事,只听说蔡、梁好酒,却从未有他们喝酒误事的传闻。听说胡适先生也能喝酒,只是平日不喝,偶尔露峥嵘,也是相当了得,有一次喝得酩酊大醉,差点闹出大笑话。在光鲜的一面背后,他们人生的另一面同样精彩,只是我们看到的他们那一面实在光鲜夺目、太过精彩,使人过目不忘。
  在山东大学有流传很广的“酒中八仙”,杨振声、赵太侔、梁实秋、闻一多、黄际遇、方令孺、刘本钊、邓仲纯(也有人说是陈季超)。著名作家梁实秋曾经担任山大外语系主任和学校图书馆馆长,离开山大之后,他写了一篇名为《酒中八仙——记青岛旧游》的文章,记述此事。文中写道:“青岛是一个好地方,背山面海,冬暖夏凉,有整洁宽敞的市容,有东亚最佳的浴场,最宜于安家。唯一的缺憾是缺少文化背景,情调稍嫌枯寂。故每逢周末,辄聚于酒楼,得放浪形骸之乐。”据说这帮人不仅周末聚,一般是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喝,猜拳行令,吆三喝四,妙语连珠,三十斤一坛的浙江花雕,用不了多时就已饮尽。他们不仅在本地喝,还时常远征济南找齐鲁大学的好酒之友一比高低,最远处到了南京、北京,酒后吐狂言,要“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梁实秋说因“情调稍嫌枯寂”,这成了他们喝酒的理由。其实喝酒本不需要理由,已经说之,那就姑妄听之吧。
  当然,杨振声等人决不仅仅是“酒中八仙”,做学问、写文章、管理大学,皆是好手。杨振声是校长,理顺校务可与他的母校校长蔡元培比肩,曾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全权负责北京大学的回迁筹备事宜,毫无疏漏,顺利班师回京。闻一多担任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被称为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于一身的著名教授。黄际遇是理学院院长,留学日本、美国著名大学,曾任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长。赵太侔先后两度担任山大校长,理校期间带给学校两度办学辉煌。梁实秋自不必多说,大名鼎鼎,超然于外。还有散文家、诗人方令孺,书法家、金石学研究大家刘本钊,哪一个不是学术界立得住、顶得上的牛人或行政事务管理的内行?邓仲纯的父亲是陈独秀的老师,在“酒中八仙”陆续离开后,邓仲纯在国立山东大学重新笼起一个喝酒的圈子,有赵太侔、老舍、赵少侯、洪深、台静农、叶石荪、萧涤非等,被称为“后酒中八仙”。抗战开始,山东大学因内迁不力,被教育部责令暂停办学,师生员工各奔前程,直至1946年才得以恢复办学。经历太多,过往不再,“酒中八仙”和“后酒中八仙”,成为山大人历久弥新的谈资。
  文人已经破圈,旧时文人所留下的这些旧事,听上去还是很有意思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群体过往踩在脚下的印记。留着这些脚印,或许还能听到步履蹒跚往前跋涉的脚步声,体味蔡元培、胡适、马寅初等大咖的温情,享受杨振声、赵太侔等山大“酒中八仙”和“后酒中八仙”的不亦乐乎,感悟那个时代、那些文人的苦中作乐。
  (本文作者为高级记者、媒体从业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