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济宁报道 通讯员 苗笛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既承载着接续奋斗、载梦前行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源活水、立德树人的担当。可以说,成就青年教师,就是成就学校的未来。
近年来,嘉祥县祥城中学以“出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为办学目标,以“体魄强健、心态阳光、多才多艺、成绩优良”为学生培养目标,秉持“管理精细化、课堂高效化、活动多样化”的办学思路,通过“青蓝工程”“沉浸式集体备课”等方式,不断健全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有效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鼓励教师“成名师、成名家”,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力量。
师徒“青蓝”结对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圆,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图形叫做圆;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也是圆。”在祥城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师刘焕迪娓娓道来。她边讲边板书,一会儿便将圆心角、圆周角、弦、弧等知识清晰地串联在黑板,令学生们一目了然,迅速抓住重点。
刘焕迪2020年进入祥城中学,从当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娴熟教学,离不开祥城中学“青蓝工程”的实施。通过师徒结对帮扶,让经验丰富的优秀老教师“一帮一”帮扶青年教师,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刘焕迪的“师傅”韩桂玲,是一名拥有30年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也是嘉祥县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她向记者介绍:“新入职教师任课时,都是先听后讲。即,先听老教师的讲课内容、方法,理解消化后再进行授课,从模拟课堂开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学习锻炼。”刘焕迪说,正是老教师的传帮带,给予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的帮助。
其实,这只是祥城中学实施“青蓝工程”的一个缩影。青年英语教师任欣欣、周韶华都因此受益。“老教师们对英语语法、单词背诵方法的掌握,令我受益匪浅。听他们讲一堂40分钟的课,比我自己琢磨一天都管用。”任欣欣说。另一旁的周韶华补充说,“‘青蓝工程’对我们的帮助是全方位的。老教师们不仅带领我们制定专业规划和发展目标,让我们充满激情与动力,也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让我们感受到被引领、被关怀的踏实感和幸福感。”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两人现都已荣获嘉祥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
沉浸式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促教学
“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我认为是和后文中的内容一一对应的。”在语文教研组的沉浸式集体备课活动上,语文教师曾青讲述着她对于《最可爱的人》内容的见解。“我们有的青年教师认为是一一对应,有的认为并没对应,存在着分歧。”曾青介绍,为弄清这一知识点,教研组成员一起查阅魏巍的其他文章,找魏巍的相关采访。“明晰知识点固然重要,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实现集思广益,也令我们颇为受益。”她曾在讲解《故乡》时,将鲁迅文章的“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合,曾青说,这都是在集体备课之下启发的新思路。
据了解,祥城中学2023年开启沉浸式备课新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新思路好方法,收获了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我们的语文课生动有趣,老师们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只局限于书本,对文章背景、作者经历的介绍,加深了我们对广阔世界的认识。”七年级15班的梁梦涵说,她尤其喜欢学习古诗词,“老师们对王维诗词的讲解令人身临其境,感觉美不胜收。”曾青感慨地说,“看着学生们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深受感动,更加坚定了我备好、讲好每一堂课的初心。”
“新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正是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迅速成长,学校才采用了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该校副校长韩冬介绍,除“青蓝工程”“沉浸式集体备课”外,学校还开展了以赛代教、制度激励等模式机制。
一系列切实举措,令祥城中学收获颇丰,学校先后涌现出山东省特级教师、杏坛名师、济宁名师、济宁市最美教师、济宁市优秀班主任、济宁市名班主任、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共计146人。推出国家级优课20余节、省级优课60余节、市级优课100余节。学校学名师、争先进、创一流已蔚然成风。
下一步,嘉祥县祥城中学将扎实推进名师“引进来”、青年教师“走出去”活动,心无旁骛研业务,练强本领提质效,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数学教研组开展沉浸式集体备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