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消息
2024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刚

  我们总是怀着期盼、喜悦的心情,匆匆赶往故乡,但故乡的消息,伴随着喜悦,有时又带着丝丝忧伤。
  这次回乡,正值盛夏。从乡镇到村庄,都在进行路面硬化,原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羊肠小道,都铺成了水泥路,小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村头,一些偏僻的角落也没有放过,村小队队长又召集村民们把坑填平,等待铺路机来硬化。
  村子的微信群里不停地发来各类通知,有激活电子社保卡的,有领取土地流转补贴的,还有查体通知等等。通信光纤家家入户,成为村民们的生活标配。信息化跨越了城乡差别,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得到普及,即使80岁的老人,也都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农活之余,躺在炕头刷短视频也能刷到后半夜。
  进入盛夏,雨水多了起来,村民群里还会发布大雨预警的消息,凡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讯息,都在这里及时汇集,甚至镇上新开了超市,搞促销活动,广场舞进城比赛等等,都无一遗漏地传进每个院落。小队长用当地独特的西北方言在群里大声呼喊,即使大字不识一个的留守老人,也可以方便地了解信息。
  村庄一年年在变化,有富起来的居民盖起了二层小楼,不经意间,这小洋楼的数量也多了起来,村民的目光从艳羡很快就进入了平常。随着路面的硬化,村里雇起了保洁队伍,定期清理路两边的垃圾。这支保洁队伍相当于城市里的公益岗,每人每月有500到800元的收入。太阳刚升起,保洁队伍就已经上班,清理路边的荒草、乱堆的草料和乱丢的垃圾。乡间的河道也加修筑起水泥护堤。一切迹象仿佛表明,这个遥远的小山村也在朝着村镇化的路子快速前进。
  但村民的生计,大多仍然来源于种植。小麦开始泛黄,玉米正在拔节抽穗,土豆在地下结了小果,还有在地头边角种植的豆角辣椒黄瓜等等,都已结出了果实。
  回到家乡,总是看到这些动人的景象,感受到村民的勤劳与向上,这片被汗水打湿的土地上,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留守的年长村民们在努力地向阳生长,向着这片土地倾诉致富的希望。
  人们总是期盼着丰收的喜悦,但努力之外,偶尔也有一些令人伤感的消息。进入盛夏,便是采摘金银花的季节。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海,这是多么令人宽慰的景象啊!乡亲们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挣点微薄收入的营生了。可是,与丰收喜悦相伴的,是周边几个村镇又传来的不好的消息。远远近近,至少有三位中年农妇,顶着烈日与金银花的花期赛跑,抢在花苞完全绽放之前采摘,结果中暑了,或引发脑梗或引发心梗,抢救不及时,最终又回归尘土。
  有乡亲指着北边一座山,指认着山脚下一大片浅黄色的金银花田说:就是那里,那就是她家的。
  向阳的山脚下一大片平地,约三四亩,远远望去,绿浪中飘着一片浅黄。前几年,这位农妇在别人还观望时就下了决心,开始种植金银花。一辈子穷怕了也苦怕了,种吧,种吧,种了就有希望,种了说不定还能挣几个钱!于是她倾注了满腔热忱,认真学金银花栽培种植技术,给苗搭架,修剪,背着喷雾器像城里人养花那样给花苗喷淋,一趟趟不知疲倦地给花苗人工造雨。人努力,这花苗儿也就争气,拔节、修剪,修剪、再拔节,一年年长大。在她的培植下,藤枝绕着木架蔓延成长,一棵棵培养成了圆柱形,花骨朵从藤丫分叉处冒出来,花一簇簇地涌着堆儿长。别人家花骨朵是一个两个的独头,她家的是一簇四五个花骨朵,品相好产量高。
  走近了看,这花苗个头快赶上一个小孩的个儿了,路过的乡亲无不啧啧称赞:家里摊上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捞金挖银的好手啊。可是老天爷也妒忌了,把她接走了?人走了,摘花时坐的小板凳还在地里,空落落地放着,一顶草帽,还用花布条儿封了边,挂在枝尖,随着风摇摆着。
  地失去了主人,花也失去了主人。地与人心是相通的,人对土地付出多少心血,土地一定会回报你多少成果。这片土地就是为乡亲们的灵魂而存在的,乡亲们就是为这片土地的灵魂而出生繁衍的。很快,这地里的金银花树就开始疯长了,那些采摘不及的花儿,开了,又败了,颜色也暗淡了。天不下雨,喷水不及时,根部开始干枯。乡亲们最多只能发出几声叹息,叹息她刚刚开始的好光景突然断了。
  这几位因中暑而倒下的乡亲,年龄并不大,也就五六十岁,在当今老龄化的农村,仍然算壮劳力。这些乡亲的离去,令乡邻一次次叹息。但除了自己的亲朋和村子里的乡邻,其他人甚至不知道她们的姓名。出了村,乡亲的姓名也就失去了作用,人们顶多会以身上的一件花衣裳,或扎的辫子形状来辨认:这个人好像是某某村的……
  的确,这些年,故乡的土地越来越好,经过政府推行水平梯田建设项目,那些原本陡峭的坡地被推平,一层层一梯梯,保水护墒,量产年年提高。再加上政府引进推动种植各类经济作物,点燃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从金银花的种植上,人们看到了土地生金的希望。尤其这些乡亲们,为了争分夺秒地采摘,顶着烈日,带着干粮,中午也不回家。可是有些乡亲缺乏最基本的防护意识,最终在高原的烈日下,不小心中了暑,她们还没认识到中暑的可怕,不相信中暑会夺去人的生命,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给亲人留下无尽悲伤。
  不管怎样,故乡的村民们在勤劳地奋斗着,这些或喜悦或伤感的消息传来,成为乡愁中最真实的影像。正是这些消息,牵引着在外的游子,风尘仆仆,一趟趟返回故乡。
  (本文作者系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