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多数消费者有这样一种习惯,“大病进病院,小病上药房”。遇到常见疾病,比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市民更倾向于到药店购买药物。一般3-5天的药物就能够治疗,这样并消耗不了大包装的药品。专家建议,药品生产厂家可以出产小包装药品,满足消费者小剂量药物的需求。
“小包装药品可以减少大量药品过期浪费,也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烟台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刘万卉说,“普通感冒一般用药3天就能见效,患者在选药的时候可以选择3天计量的小包装感冒药。如果严重一点的,就选择5天计量的感冒药。这样既能减少患者的支出,还能减少药品的浪费。”
一次普通的感冒,在药店购买一盒感冒冲剂有20包,一盒去热片有两板,这个药量远远超过了一个人的正常服用量。如果服用不完,这些药有可能会因为搁置时间过长或者保存方法不当而过期失效。
所谓的拆零不方便销售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有没有途径解决呢?刘万卉说,拆零之后的药品,在单个包装上如果没有服法、用量、有效期等说明的话,对患者来说的确存在安全隐患。药店在拆零销售药品的时候可以将药品的说明书复印,并在销售的时候给予用药指导。
刘万卉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药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不要一次性购买过多。因为现在药店比较多,在生病后可以直接到药店买到药,因此不要有囤药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