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热”宜疏不宜堵
2022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新业态、新需求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监管能否创新。如果只是拿着现有的法规去“拦截”和“驱赶”,看似简单省事,但是最终不仅伤害经营者的热情、露营者的兴致,还会影响地方经济在疫情中的恢复发展。每一个网红点,都是地方经济恢复的增长点,有关部门对此应珍视并呵护。

  □评论员 沙元森

  近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网民反映,在南宁“开设的20亩帐篷营地已经成为网红点,但是面临各种执法和拆除,非常苦恼”。
  对此,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回复称,网民投资的帐篷营地,位于罗村水库周边部分土地,在林地、水库水面及离水岸线水库保护范围内,未办理使用林地手续、水土保持、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等相关手续,存在破坏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等情形,在水面及离水岸线水库保护范围内设置露营帐篷营地同时也存在落水等安全隐患。
  根据管委会的回复,当地的执法和拆除行动可以说是依法依规。网民投资打了水漂,也只能怪自己法规意识不强,踩上了经营红线,纵是“非常苦恼”,也得接受现实。
  但是,如果当地有关部门只是看到了帐篷营地的违法违规,一拆了之,未免太过粗疏。网红景点来之不易,露营热的背后是群众旺盛的出游需求,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多一些引导和规范,让露营经济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健康发展。
  露营是今年春天以来的高频词,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里,因为受到疫情影响,跨省跨地区的出游受到一定限制,露营成为群众放松休闲的重要方式。所以,罗村水库周边成为网红点,并不奇怪。
  水库周边露营,确实需要保障露营者安全、环境不受污染、森林草地不受破坏,但是帐篷营地只是在草地上搭建临时性帐篷,不涉及混凝土建设,是否必须进行那么多项目的审批?又如何进行审批?各个部门尚未给出相关意见和手续流程,不能简单地拆除了事,应该看到这个网红点带动的就业和消费对于乡村的重要价值,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引导经营者到更合适的地方搭帐篷,并给露营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执法行动拆除帐篷营地,并不能真正遏制群众的露营需求,只会让规模性的露营化整为零,露营者各自选择露营地,反而更不利于保障露营者安全,还会加大对水库和周边土地的环境污染。
  据媒体报道,南宁市居民对露营的强劲需求已经带动了帐篷的热销,部分文旅企业也从露营热中嗅到了商机,纷纷在市郊建设环境优良、配套完善的汽车露营地。今后,当地可能还会有其他露营网红点出现。这种文旅新业态的兴起,必然会带来涉及环境卫生、森林防火、应急管理的各种问题,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治理能力。
  新业态、新需求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监管能否创新。如果只是拿着现有的法规去“拦截”和“驱赶”,看似简单省事,但是最终不仅伤害经营者的热情、露营者的兴致,还会影响地方经济在疫情中的恢复发展。每一个网红点,都是地方经济恢复的增长点,有关部门对此应珍视并呵护。
  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给市民一个适合露营的地方,不该是复杂无解的难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