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1983年的邹平市中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保健于一体,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非隶属关系),滨州医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年来,邹平市中医院坚持把中医药特色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传家宝,全面落实五个中医全科化,传承中医药经典,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了社会和百姓的认可。
记者 边浩玥 实习生 杨美娟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邹平市中医院院长牛方清介绍,近年来,医院以落实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优化服务流程、打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开展门诊延时服务,不断提高诊疗技术水平;成立义诊团队,服务进村,为家乡父老送医、送药、送技术,手把手诊疗;联手市委组织部开展助力驻村第一书记义诊工作,共计完成20个村大型下乡义诊活动,义务诊疗5000人次;成立杏林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各项义诊活动100余次,极大方便了群众就诊,提升了社会公益性……
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肿瘤科、脑病科、心病科、脾胃病科和皮肤科成功创建成山东省重点专科,内分泌科和肛肠科创建成滨州市重点专科。心病科和肺病科被确定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1人被评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专家,成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2人被评为山东省中医药名医;脉证经方邹平传承基地落户医院并正式启用。
同时,医院设立中医特色门诊,组织中医专家进行中医查房和会诊,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开展中药煎煮服务及中药免费配送服务。PCCM学科建设正式启动,进一步提升医院救治患者能力,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国家银屑病诊疗中心“专病医联体”项目启动以及国家级心衰中心建设启动,为医院再添一张重量级“国字号”名片,大幅提升医院医疗诊治水平。
“五个全科化”,
探索医院发展创新路径
近年来,邹平市中医院在“五个全科化”上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牛方清介绍,“五个全科化”即“中医经典全科化”“中医外治全科化”“中医康复全科化”“中医治未病全科化”和“中医护理全科化”。
为了将“五个全科化”推向深入,科室间开展多种多样的中医技能比赛,把中医专家请进来,开课中医经典大讲堂,开设线上中医外治健康栏、鹤伴山中医药专栏,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理念,联合主流媒体,形成浓厚的中医学术氛围,真正将中医特色转化为医院发展的优势。
医院心病科和肺病科被确定为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设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山东省名老中医工作室,肛肠科和内分泌科通过了市级重点中医专科验收……这一系列成绩说明中医“五个全科化”深受百姓和社会认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邹平市中医院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牛方清介绍,医院收治的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利用中医药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无一加重或死亡,最终均治愈出院。
为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中医院充分发挥中药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中医院制剂室昼夜加班,免费熬制和配送中药汤剂7万余剂。
建设高素质专业队伍
打造百姓身边的中医院
牛方清表示,医院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为动力,秉承“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理念,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建引领,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抓好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以“6S”和“网格管理”为抓手,实现精细化管理;稳步推进五个全科化建设,提升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加快数字化、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步伐,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强化优质护理内涵,扎实推进网约护士工作,延伸服务链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院工作,做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
“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20年医院荣获“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荣誉是认可,更是激励!”牛方清表示,医院将再接再厉,真正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服务便捷高效的现代中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