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充电两不误
绿色出行更方便
8月24日上午,记者在太白湖新区吾悦广场停车场康姆勒超级充电站看到,防雨棚下,10座充电桩依次排开,6辆新能源车正停在桩位上充电。
“我是来这逛商场的,正好给车充个电,购物的空就能充够用的。”把车停稳后,王女士取下充电枪插进汽车充电接口,手机扫描充电桩屏幕上的二维码,根据提示操作启动充电。充电桩显示屏上,充电时间、充电量、消费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
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住石桥镇,每逢周末,都会带孩子来太白湖玩,欣赏完美景,再来吾悦广场购个物。“在这充了有三四回了,一度电不到八毛钱。”
享受到充电桩带来便捷的,还有家住鸿顺观邸小区的王先生。“就一路之隔,方便得很。”王先生说,刚买新能源车的时候家里没有安装充电桩,还担心充电不方便,自从家门口安装了充电桩,给自己吃了颗“定心丸”。“在这里大约3个小时就可以充满电,在家要五六个小时,而且用电要比燃油省不少钱。”
“我们这个是超级充电站,每个桩是240千瓦的,能更快地给车辆充电,节省车主等待时间。”充电站负责人赵彦凯介绍,充电站自今年5月份投用以来,每天约有150辆车来这充电。“为了降低对周边社区群众的影响,每个充电桩都加装了消音器,更加环保。再就是,为了给等待的车主更好的体验,我们配备了一辆中巴车改造的休息室,安装了空调,让车主在充电等待的时候能歇歇脚。”
充电桩人气渐旺
投运充电桩275个
当天上午11点,济宁市民公园北侧的一处新能源充电站则是“满员”状态。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充电站,我才买了新能源汽车,上班的同时就能充,既环保又省钱,上下班代步很实用。”在省运会指挥中心上班的市民王艳说,去年10月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用于上下班代步,每月的充电费用不到200元,实实在在体验到了新能源车带来的诸多好处。“如今在太白湖新区找家充电桩更方便了,我相信这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新能源车,绿色出行。”
“太白湖新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强、获得感更足、满意度更高。”太白湖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太白湖新区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局,截至8月底,全区建设并投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合计275个(不含居民个人桩),其中公用桩118个,专用桩157个,直流桩114个,交流桩161个,公共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联网率达到83.3%。
记者 李从伟 见习记者 李文浩 通讯员 郑培豪
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提升各环节配套水平,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截至8月底,全区建设并投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合计275个(不含居民个人桩)。
太白湖新区新能源充电桩“上新”。
惠农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太白湖新区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新型职业农民享新政
本报济宁9月4日讯(通讯员 卞亚敏) 9月1日上午,济宁太白湖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人社局)组织石桥镇组织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济宁蓝海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白湖新区供电中心相关负责同志,深入村组织党领办合作社和“田间地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享受政策调研工作。
调研组一行重点了解了由古世兴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刘吉军打造的“农+文旅”创业创新项目,该项目以种植为纽带开展文旅项目合作,探索出农业种植、服务经营科学有效的运营新模式。调研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政策普惠方面的意见建议。
吴家湾村新型职业农民党领办合作社带头人朱峰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朱峰从事大棚种植多年,今年朱峰对照标准申报农民农艺师职称,并顺利通过。调研组一行听取了其在生产经营、用地用电等5个方面享受的相关政策以及目前在享受政策方面遇到的难点、堵点并作了详细记录。
调研组来到“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种粮大户魏元元、张士伟在种植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在金融服务、用地用电所面临的梗阻,同时相关领域负责同志也为他们送去了“惠农贷”的相关政策、普及了农业用电标准以及政策性农业保险享受条件,为种粮大户提供及时的政策支持。
此次调研工作为下步怎样惠及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拓宽了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支撑的道路,坚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基层的决心。
党建汇聚“微力量” 点亮群众“微心愿”
惠农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本报济宁9月4日讯(通讯员 李文) 8月30日,太白湖新区建设局党支部民情书记服务队成员结合民意“5”来听、“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会同石桥镇前石村、苏庄村、尚龙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博观江悦项目部,联合开展“凝聚‘微力量’点亮‘微心愿’”活动。
每到一户,慰问组将棉被、月饼交到困难群众手中后,与困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谈家事,并提前向他们送上中秋的祝福,同时鼓励他们坚定信心,乐观向上,早日过上幸福生活。困难群众纷纷表示,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心关爱,会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改变生活现状。
在此次活动中,区建设局民意“5”来听书记队主动认领“微心愿”,争当群众的“圆梦人”。下一步,区建设局将继续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常态化的爱心传递,使党员和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和谐。同时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的志愿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真正把党的温暖和爱心服务送到“心愿人”家中,使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