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泥捏出微缩版“五龙潭”
大厨跨界成非遗传承人,挖掘济南泉文化创作“祥龙迎春”
2024年0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令涛创作微缩版“五龙潭”。
  王令涛制作的春晚吉祥物。
     龙年将至,济南陶塑非遗传承人王令涛以陶塑的形式,用黄河泥制作了微缩作品“祥龙迎春”,以20:1的比例呈现五龙潭的微缩景观。从事陶塑工作已20多年的王令涛,早前是一位酒店大厨。2015年,痴迷于陶塑的他辞去酒店工作,投入创作中。

  文/片 记者 张琪 路董萌

祥龙迎春
  来到工作室时,王令涛正在参照龙年春晚吉祥物,进行创作。他向记者介绍,想把制作完的吉祥物陶塑成品,邮寄给春晚的节目组,送上一份新年礼物。
  王令涛从一个封装好的泡沫箱中,拿出制作好的微缩版“五龙潭”,每一只龙都包裹着报纸。考虑到作品的美观和实用性,王令涛将这组作品做成了可拆卸的版本。将五只龙一一在底座上摆放好后,他向记者介绍,“这样组合起来,正好组成五龙潭整个实景。”
  谈及作品构思,王令涛说,作品的创作源于生活。济南拥有四大泉群,之前做过趵突泉群,黑虎泉群,也做过月牙泉、白石泉、卧牛泉。新年恰逢龙年,于是将题材定为第三泉群五龙潭。
  王令涛说,制作这组作品花了一周的时间。前期的准备虽然比较充分,但过程着实有些坎坷。
  “现实中立于公园当中五只龙是向前倾斜的,昂首挺胸富有气势。但是,在陶塑的烧制中,因为发生窑变,倾斜的龙身被烧断。现在这个版本,是第三版。”王令涛说,尝试多次后,最终选定了黄河泥,并运用灌浆的手法,前三天完成底座和龙形象的基础制作。等待自然晾干以后,将半成品中的五龙潭字样进行彩绘,经过1230摄氏度的高温,烧制12到14个小时后,制作完成。
  五龙形象制作精良,惟妙惟肖,让这组作品受到不少酒店的欢迎。“它不仅仅是一个摆件,在底座上放上几条金黄色的炸鱼,尾巴翘起来,也是龙的象征。”王令涛说,目前已经有酒店向他发出订单,有的订单希望从底座中延伸出一个鱼池,有的则想要五龙吐水的效果。
跨界非遗人
  说起与陶塑的渊源,还要追溯到王令涛的上与一份工作。上世纪90年代的王令涛,成为一名酒店大厨,负责雕花、盘式以及台面设计工作,与南瓜、芋头、冬瓜等雕刻道具打交道。王令涛说,虽然这些东西雕刻出来,色彩鲜艳,极具美观性,却不易保存。
  后来,他尝试了泥塑,但泥塑具有不易搬运、容易断裂的缺点,王令涛觉得仍不理想。2008年,第一次从新闻中了解到陶塑的王令涛,觉得自己终于找到想要做的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2015年,王令涛辞去酒店大厨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陶塑中。因为是门外汉,王令涛时常受阻。“说没有心理落差是不可能的,原来的工作有一份可观的收入,后来一分钱不挣,还得拿出钱去学习,一直吃老本,心理落差很大。”
  “既然决定走这条路,那就要坚持下去。”王令涛翻阅大量的资料与文献,请教了同行师兄,还去了广东石湾和中央美术学院,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
  学有所成的王令涛,深入挖掘山东儒家文化,济南地域文化和泉文化,制作多组作品。在他看来,济南特别适合制作陶塑。“我们紧挨着黄河,优质的水土让泥塑和陶塑的制作拥有了先天条件。”
作品具有儒风泉韵
  在众多作品中,王令涛最得意的是孔门七十二贤,他将“一山一水一圣人”融入陶塑作品中。“每个人物都要去搜集造型和资料,制作过程中,很多烧坏的、烧裂的、烧炸的,每个人物都是无限循环创作。”
  历时三年,2012年这组作品终于完成,被山东省图书馆的尼山书院收藏。后来的5年,王令涛创作了各种版本的孔门七十二贤,均被各大展馆收藏。
  “这个杯子叫碧筒饮,运用了文物复活的原理,将我们济南特有的习俗呈现出来。”王令涛指着一只形似荷叶的杯子向记者介绍。三年前就开始打造的碧筒饮吸杯,在以荷叶、荷茎为造型的基础上,融入了金蟾、锦鲤、螃蟹等元素,每只杯子各不相同,最新款的还增加了并蒂莲的造型。
  看似小巧的杯子,却富有大道理。王令涛说,“这只杯子倒水只能倒入八分满,小满为盈,大满为亏,告诫我们‘满招损,谦受益’。”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沉迷于陶塑的王令涛也有了新目标——创作微缩版的“珍珠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