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读华章 正是翻书时
2024年02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读几本好书,给自己充充电,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过年方式。本报从人文性、思想性、趣味性、学术性、普及性等角度出发,梳理出2023年度十大好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本是你的心头好。
  记者 张向阳

钩沉秘境中探险传奇
  《寻找香格里拉》
  阿来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赢得盛名的作家阿来,今年推出了《寻找香格里拉》。上世纪二十年代,约瑟夫·洛克以植物学家、撰稿人的身份辗转来到中国云南,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沿途不断发现中国西南美丽且丰饶的植物、山川湖泊之美,蓝天白云下淳朴的生命,并把香格里拉之美传递给了全世界。阿来打开那些尘封的记忆,花费12年追寻洛克的脚步,努力用文学钩沉他在中国探险,尤其是寻找、发现香格里拉的传奇。为写作《寻找香格里拉》,阿来多次往返追寻“洛克线”的探险之路,还借在美国大学讲学的时机,去图书馆遍寻洛克的资料。阿来的文字间弥漫着对大地、万物、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可以说是阿来写作中一以贯之的主题。抵达地理上的远方,抵达思想和审美上的远方,超越生命的极限,探索世界的未知深处。“我一直在保持庄重地书写……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与一个更宏大的存在对接起来。”
故宫串联起七千年历史
  《在故宫看见中国史》
  祝勇 著
  作家出版社
  故宫虽然只有六百多年历史,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阶段,但是故宫以收藏于其中的各个朝代的文物、典籍等历史遗产,汇集和凝聚了中国七千年的历史。
  本书从春秋战国开始,延伸至汉唐、宋元明,一直到晚清,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作者吸取了中国古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引述西方重要历史学家、哲学家的某些观点,多角度、多层次讲述了作者眼中的中国历史。
战争结束,依然硝烟弥漫
  《西线归来》
  埃里克·马里亚·雷马克 著
  代悉 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西线归来》是著名德裔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也是其成名作《西线无战事》续篇,讲述了“一战”结束后从战场活着回来的士兵的脱轨人生。二连仅存的32名战士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回到祖国,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无尽的冷漠与疏离。失业、伤病、饥饿、心理问题……他们在混乱的生活中努力打捞被战争打断的生活与青春,然而战友的同室操戈,好友的自杀身亡,伤残老兵的不公正待遇,以及政客们的尸位素餐,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通往和平的道路远比想象中更加危险、艰难。看得见的战争结束了,但他们的心里依然硝烟弥漫。
中国建筑的景观之美
  《如画的景观:鲍希曼中国建筑论著选》
  [德]鲍希曼 著
  赵娟 译
  上海三联出版社
  鲍希曼是德国建筑师、汉学家、艺术史学者,他曾三次来到中国。1906—1909年,他在德国政府的资助下进行中国建筑的考察和研究,行迹涉及晚清十八行省中的十四个,考察记录中国建筑千余座,绘制建筑测绘图,收集和整理中国建筑影像共计8000余张,出版专著6部,发表文章100余篇,是早期西方中国建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本书可作为早期西方中国传统建筑研究、海外汉学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础参考资料,图文并茂,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本书选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鲍希曼专著中的章节,尤其是能够反映作者研究旨趣和方法的“导论”或“综论”;另一类则是单篇形式发表的论文,这些论文或具有重要的学术史价值,或代表作者学术研究的特色和深度。通过将它们选编成集,本书试图呈现鲍希曼中国建筑考察与研究的基本面貌和学术特征。
中原厚土吐露芬芳
  《芬芳》
  周瑄璞 著
  作家出版社
  《芬芳》是陕西作家周瑄璞用两年、七易其稿创作的最新长篇力作。作品聚焦一对在贫困中跋涉成长的兄妹,着重讲述以杨烈芳为代表的多位女性沉浮跌宕的命运,描绘了一个大家族中四代数十人的众生相,以充满美善的笔触书写小人物的奋斗历程,记录其精神的脱变,以元气淋漓的鲜活细节再现中原乡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当下的历史变迁。作者将家族之间互相帮衬、血浓于水的亲情付诸文字。其中作者对故乡热土深厚质朴的热爱与眷恋尤其让人动容。
  周瑄璞艺术地书写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生活中“人的巨变”,尤其是乡村女性非同凡响的人格成长。《芬芳》是一部关于女性命运的长河小说,能看到命运的起伏。作品里的女性都活得特别自我,她们独立、坚强,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处境,都能淡然处之。小说不仅呈现了70后女作家感悟生活的深厚功底,而且昭示了她与众不同的才华与笔力,细致入微地书写了平凡世界里女性命运的巨大变化。她笔下的女性平凡朴素,像乡村道路上一株株特别普通的茅草,但是她们生活得如此动人。
一生为书一生“痴”
  《范用:为书籍的一生》
  汪家明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是作家、出版人汪家明撰写的传记作品,该书回顾范用先生一生的出版风貌,以纪念范用诞辰100周年。
  范用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力深远的出版家、编辑家,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策划出版过许多重要的书籍与刊物。《范用:为书籍的一生》即以“书”为线索,呈现了其一生的出版风貌: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腥风血雨中的读书、做出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编书、出书、设计书,再到晚年的写书、推广书,凡七十余年,历经坎坷,唯文化坚守不变。书中披露了《读书》《新华文摘》等刊物的创办历程,《西行漫记》《随想录》《傅雷家书》《干校六记》等图书的诞生始末,也叙写了范用与李公朴、陈白尘、田家英、启功、王世襄、罗孚、丁聪等师友的交往故事。范用是纯粹的爱书人,能称得上“书痴”的,凤毛麟角,这本书真实立体地还原了“书痴”范用的形象。
捕捉打工的“悬浮”时刻
  《我在北京送快递》
  胡安焉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很少有人有这么丰富的工作经历,酒店服务人员、加油站员工、雪糕批发、漫画社学徒……卖过女装、鸭货、香薰等;当然,还有间歇的写作。这本《我在北京送快递》,是关于胡安焉先后在两家快递公司当快递员的经历,是第十八、十九份工作。
  胡安焉以近乎摄像机般的敏锐捕捉下了打工经历中的“悬浮”时刻。书中不时展露出他对自我意识形成过程的锋利解剖,在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中,他也领悟到直面和肯定生活的意义: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繁星穿越历史烟尘
  《我认识的唐朝诗人》
  陈尚君 著
  中华书局
  陈尚君是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唐代文学考证和唐诗集轶工作中。本书收录了他近年来撰写的文章,以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学界新材料做支撑,融会贯通,生动再现了历史文献中尘封已久的唐代诗人生命历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段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唐诗已然构成中国人最基本的美学眼光、人生情感和文化记忆。隔着1400年的时间,那些灿若繁星的诗句,如同星月光耀长空,江河代代奔流。但是,写下这些不朽篇章的诗人,我们也许熟悉其脍炙人口的诗作,但对他们隐没在历史尘烟中的人生历程知之甚少。于是,灿烂的唐诗背后,那些隐秘的人间烟火,连同中国文化史上的许多节点在这本书里衔接起来,一个盛唐的生活场域,一个遥远的朝代,一点点热闹起来,活络起来。
发现世界的无穷复杂性
  《复杂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新框架》
  布莱恩·阿瑟 著
  贾拥民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进入20世纪后半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任何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就需要随时修正我们的认识。越是深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奥秘,就越能发现世界的无穷复杂性。复杂经济学是看待经济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复杂性其实是席卷了所有学科的一场运动,而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课题。复杂性研究并非一门学科,而是一套思维工具和方法,它可以用来解释各个领域的系统性问题。比如,股票市场的行情为何难以预测?蚁群的集体行动为何如此复杂?细胞、免疫系统、生态体系、经济市场、社会团体、互联网、城市与文明……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系统背后存在怎样的相似性?的确,人类拥有前人无法想象的强大的技术和工具,同时也面临着前人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严重挑战。复杂性研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打破认识的局限,开辟创新之路。
宋人赶集的花式玩法
  《宋式艺术生活》
  邵晓峰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宋代是古代人文文化最为昌盛的时代,上至皇家庙堂,下至民间百姓,对“美”的追求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表现、传达宋朝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表里相依,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作者以“图像”为依托,聚焦“艺术与生活”,以史料中的故事,讲述宋代皇帝、文人、画家、工匠等对艺术的创造。这本书带领你走进各式各样的宋代市集,感受宋人如何从商业生活里获取日常烟火气的乐趣。由画入宋,在专家视角的引领下,经由政治与图景、皇家与审美、文人与情怀、主题与技法、世俗与气象、家具与起居、收藏与传播七个篇章,观览宋代,解密活色生香的艺术与生活。以画观宋,感知宋代的烟火气与人文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