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卡跑跑”何时休
维权成本高成“拦路虎”,消费者怎样才能不再吃“哑巴亏”
2024年03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钟建军

  “刚上了几节课,就停课了”“还有1万元的课程没上”“刚搞了一波充值活动,之后就闭店了”“老板不干了,很突然”……去年以来,多位市民反映烟台多家机构闭店“跑路”。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机构多为预付式消费案例,涉及教育培训、健身、美容美发等行业,机构频繁上演“一跑了之”,被消费者称之“卡跑跑”,消费者维权难。
  “一夜闭店”成跑路套路
课上不了,费也退不出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理念变化,预付式消费在许多市场领域广泛兴起。预付费的兴起,让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多,预付式消费“爆雷”事件频频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近年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报道了多起预付费商家资金链断裂、门店闭店跑路相关事件,如“烟台月儿湾水育早教中心闭店”“奥本健身闭店”“烟台一美吉姆门店换老板,家长课没上完退费难”。
  “我在美吉姆国际早教中心(烟台开发区万达店)充值1万元,为孩子购买了早教课程,然而去年12月底时,门店突然更换老板并停课。”近日,家住烟台开发区的申先生说,1万元的课程才上了7节,却无法进行退费。而芝罘区、莱山区的两家美吉姆门店也已经闭店。
  “美吉姆属于全国连锁的品牌,没有想到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吉姆会员李女士对知名早教机构门店突然关门倍感意外。她说,她在美吉姆早教机构花费7680元报了76节课程,还剩64节课,价值6476元。维权群里有三四百名会员,他们联系不上老板,剩余课程无法上课,也无法退费。
  “过了一个春节,博康健身游泳馆不营业了,该怎么办?”一开年,这一遭遇让家住莱山区的王先生很烦恼。博康健身游泳馆(烟台店)起初称,正月十五后开始正常营业,而正月十五后又发布新通知,因三年疫情及市场消费急剧下滑等众多因素影响,自2024年2月21日起不得已停止营业。
  机构是消费者认真考察并选择的,但对机构跑路他们却感到“很意外”。“八周年店庆还举办活动,这周突然就关门了。”“前一天还正常上课,突然就关门了。”一些家长反映。
  “一夜间闭店是机构跑路的典型套路之一。”业内人士透露,每家机构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是加盟商经营不善导致门店关闭,还可以转至其他门店续课;有的则是总部倒闭,企业负责人失联;有的甚至被其他公司并购,转型做新的业务。但无论哪种情况,想退费难上加难,以“退还现金”补偿消费者的情况少之又少。
“跑路”前有迹象可循
拖欠工资、房租等需格外注意

  机构突然“跑路”虽然让会员感到意外,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机构闭店或跑路,大都是很突然的,但细心观察也是有迹象可循的。
  “很多培训机构在闭店前会加大折扣力度,推出花式优惠活动,以吸引更多新消费者加入,再蓄意谋划退出。如果遇到法人变更、突然促销就要警惕了,很可能是机构缺钱的征兆。”业内人士提醒。
  康博健身游泳馆闭店后,会员李女士经过查询发现,该健身游泳馆自2023年6月底就开始做店庆活动,一连几个月,甚至到街上进行推销,但8月份就在网上发布店铺对外转让的信息,12月份已经注销营业执照。田女士说,她是2023年10月在该店办的卡,目前一次还没有使用,门店就已停业。她认为,这种一边促销办卡一边准备“跑路”的行为,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割韭菜”。
  一位培训机构的相关人士透露,培训机构要爆雷的“迹象”一般有几种:一是机构入不敷出,急需资金支付房租水电、人员工资等,此时会以“限时优惠活动”等利诱消费者续课,增加新课程或开辟新付费活动;二是机构常曝出薪资纠纷,或频繁更换老师,甚至聘用更多的临时工;三是如果机构三至五个月以上没有新学员,特别是周中课程减少、新生断档,很可能意味着机构的现金流将要出现问题。家长们带领孩子正常上课的同时也应该留心留意。
教培、健身是“重灾区”
调处难度排首位

  预付式消费经营模式已经从最初的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逐步扩展并覆盖几乎所有消费领域。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孙福明称,此类消费模式吸纳的消费者资金量也在成倍增长,并成为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主要风险问题之一。“预付式消费纠纷主要在教育培训、健身游泳、美容美发、儿童摄影、装修装饰等领域,这些领域是重灾区。”
  “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从业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近年来连续成为消费投诉热点。”孙福明说,预付式消费纠纷投诉量在全年总投诉量中占比不大,但以调处难度来说,一定排在首位,并且调解成功率很低。
  孙福明认为,之所以调处难度高,是因为联系不到机构的负责人,对方不能正面面对并解决问题。机构一旦倒闭、变更经营,容易引发群体投诉,也存在经营者因资金链断裂甚至恶意圈钱、卷款跑路的情形,导致维权困难。
  预付式消费纠纷高发、难解,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者被商家的折扣优惠所吸引,在充值消费时未与商家签订规范的预付式合同,有的即使签订了合同也只是不平等的霸王合约。承诺不兑现,办卡容易退卡难,发卡企业诱导消费者进行预存充值,未履行事先约定的提供商品或服务,拒绝给消费者退钱或扣除消费者高额违约金。二是商家尚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便先行发放预付卡或招募充值会员,若后期无法正常登记,商家无法开张营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受到侵害。三是目前针对预付式消费的规章是商务部2012年11月1日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办法将个体工商户的预付式消费排除在外,但日常工单多数为个体工商户的行为,单纯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很难有效处理纠纷。四是经营场所发生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场所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就自行终止服务,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引发群体投诉。五是部分商家涉嫌诈骗,以办卡优惠条件为诱饵诈骗钱财,一旦得手就卷款走人,给消费者维权造成很大困难。
为预付卡戴“金箍”
部分城市出台管理条例

  记者在多个维权群里了解到,能主动到现场维权的消费者屈指可数。其中一位消费者道出了其中缘由,“为了一两千元,费时又费力,还不够折腾的,钱不一定能要回来,很多人不抱有要回来的希望,根本不愿意出头或维权。”
  山东川奇律师事务所尹律师称,因消费储值卡等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其特点是金额不大、维权成本高等。他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办卡,要理性消费;要对商家进行考察,选择信誉较好的商家,金额不要一次性存储过多;要有风险意识,留好相应的消费凭证;要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走诉讼程序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记者了解到,预付卡类案件缺席审判的比例较高。消费者申请强制执行后,很多被告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难度较大,消费者款项难以得到实际清偿。
  机构频跑路,如何才能让消费者不再吃“哑巴亏”?对此,烟台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建议,事后维权毕竟是被动之举,杜绝预付卡“卡跑跑”现象,要多部门联动,并建立预付卡管理制度,要从源头上监管,引导预付式消费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目前北京、江苏等地已出台预付卡管理条例,为预付卡戴上“金箍”。《北京市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商家应一次性退还预付卡内余额的情形及退款时限,规定7日内“未开卡”的消费者有权要求退卡。余额不足单次消费的也可要求退款。此外,建立“预收资金存管制度”,经营者应将预收资金存入存管银行账户,并按要求支取。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审慎办理预付消费卡,避免因优惠力度大而过度充值,若不慎跌入预付式消费陷阱,要注意保留服务合同、消费凭证等相关证据,及时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