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格延伸阅读
在强台风和暴雨考验下的东京
  • 2011年07月05日 作者:
  • 【PDF版】

    在今年7月到来之前,日本已经经历了5次台风。而且与6月23日北京那场满城震动的暴雨比起来,东京的台风袭来时,猛烈程度要高出许多。

    东京中野区的一条河道,平时河水勉强能没过脚面,到了台风暴雨袭来的时候,十几米宽、数米深的河床转眼间便变成了排水道,大量的雨水打着漩涡向海里冲去,但桥上的汽车仍然像平日一样行驶。

    北京暴雨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的消息,在日本电视台也播了出来。在东京水道局工作了30多年的三桥先生非常关注这条新闻,他告诉记者:“东京40年前也有过汽车被淹的经历。”

    雨天照常穿皮鞋上班

    记者几年前在日本山口县采访地方选举的时候,一位候选人拿着大喇叭对市民高声说,如果他当选,一定会把市内的主要步行路换成渗水材料,“以后下雨的时候,大家外出就可以不湿鞋袜。”

    在东京等大城市里,大多早已实现了步行道使用渗水材料。表面来看,步行道是砖铺的,以浅褐色为主要色调,明显不如北京的铺路砖那么平滑。后来看日本工人铺路时才注意到,原来砖的材质已经做了不少改良:表面并不光滑,平时走路让人能感觉很舒服;遇到下雨天,雨水也比较好往下渗。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渗水性的路面砖。地方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了一些,所以选举的时候候选人把这个承诺拿出来,作为竞选的筹码。

    “我们差不多每半年要全面检查一下排水管道是否通畅。会让相关企业全面清理排放雨水的管道,以保证在下雨的时候所有管道都能够用上。”三桥说。

    记者曾在东京看到过安放雨水排放管道的工地,排水管并没有在北京看到的粗。而且和北京比起来,东京一年要应对多得多的台风和雨天,但就是看不到东京下雨后有任何汽车被淹的情况发生。

    台风一来,东京市政部门的人就会去检查排水管道的“箅子”。虽然东京街面上并没有垃圾,但台风会把树吹倒,树枝树叶就会罩在箅子上,雨水排不出去。所以一有台风,市政部门会赶紧去查看箅子,保证所有排水口都畅通,因为如果路面积水让汽车灌水报废、消费者状告市政监管不力的话,赔偿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公路“透水性铺装”

    很多年前,日本已经开始使用“透水性铺装”工法建设汽车用公路了。

    在把沥青与碎石等搅和在一起后,特意让碎石中留出较大的空间,这样在有雨水到来的时候,能够迅速让雨水渗透到下面去。在这层“透水性铺装”的下面,还有一层和我们的公路一样的防水层。从建设方法上看,从10厘米左右的透水层中渗下来的水,会被排到雨水沟中,保证公路本身不积水。

    “透水性铺装”还减少了雨后交通事故的数量。下雨后,公路上的积水就变成了一种润滑剂,特别容易出交通事故。现在路面上没有积水了,车祸也就相应减少。公路材料相关企业介绍说,这样的公路还能减少噪音,并将一部分热能转入地下,“调节气温”。

    把突发事件变成“全民教训”

    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先是媒体去报道,接着是学者来调查,各个政府机关也会跟进,让这样的事故成为“全民教训”,杜绝再次发生同样事故———日本有这样的社会体制。

    日本也曾发生过地铁渗水的情况,估计严重程度不及北京一号线的1/10,但已经是特大新闻了。如果同一个地方再次出现漏水事件的话,那么东京地铁的负责人多半就要考虑辞职了。

    “灾害报道与信息传播是我们这里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一位教授说。

    每次各种灾害出现后,研究所便派人去调查,写出的报告很快会被政府的相关机构以及相关企业读到。一个地方的问题,很快就成了全日本的防范对象。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让人们对天灾人祸有了防范的准备,开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据《瞭望东方周刊》

    从城市繁华的外表看,北京与东京相差不远,但在看不见的下水道和灾害预防体制上,却仍然差距遥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强台风和暴雨考验下的东京
水患拷问“城市良心”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