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地摊”是接地气的教学
2020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郝冬梅

  6月8日晚,山东潍坊的人民广场上来了一位特殊的“摊主”,他的“商品”也很特别,就是向大家传授讲解心肺复苏术。据了解,这位“摊主”是来自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张军桥,他是山东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不久前在湖北黄冈的武穴市奋战了近两个月,他给自己的地摊起了个名字叫“心肺复苏地摊”。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军桥坦言,自己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但是因为去湖北援助,就耽搁下来了。而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街头市民多了起来,他就带着模拟人教具出来“摆摊”,为大家现场讲解。在他看来,接地气的“地摊式教学”更容易让市民接受学习。
  大量研究表明,心跳停止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可有50%的人被救活。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成为每个人掌握的常识,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市民掌握这种救命的知识,就连街头设置的一些“救命神器”也成为了摆设。因此,当我们在街头遇到有人晕倒,或者碰到有人心脏病发时,即便想“帮一把”,却也只能是束手无策。
  在这种情况下,在火车上,有人晕倒了,火车管理人员只能用广播呼唤“有没有医生,快来救人”;在汽车站,有人晕倒了,同样需要寻找有没有“医生乘客”;而在街头,人们只能期盼在过往的行人中,有懂得心肺复苏术的医生。问题是,医生是有限的,哪会那么巧就能“遇到医生”。与死神赛跑不能只靠急救医生。从技术上来说,心肺复苏术,并不复杂,不应该只是“医生才会”,而应该是“全民都会”。
  传播心肺复苏技术,实现“全民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事情。然而,谁在做这样公益推广事情?或者说,如何才能更好传播心肺复苏技能?笔者认为“医生摆地摊”给了我们不小启示:我们需要报纸上的传播,我们需要网络上的传播,我们需要电视上的传播,我们更需要这种接地气的“医生摆地摊”。
  从这个角度来说,医疗卫生部门,不妨把“医生摆地摊”常态化,组织医生们在工作之余,到公园,到广场,到社区,传播救命知识,为“健康中国”各尽所能。张医生摆摊没有赚钱,但是他获得的赞誉,却是比钱更宝贵的。
  总之,公众需要“医生摆地摊”,更需要“医院摆地摊”,让“医生摆地摊”多些再多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