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庞惜璞
2020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庞惜璞画作
     □庞阿然

  前段时间,阅读了齐鲁壹点曹青春的《宁津曹塘村走出的近代国画大师——庞惜璞》一文,文中写道:“庞惜璞,署名阿新。山东宁津人,原清末翰林庞际云之嫡孙。家学渊源,尤善丹青。冀鲁边区沧南联立师范学校语文、美术老师,后转泊师任教。1947年冀鲁边区政府,在原鬲津县曹塘村组建沧南联立师范学校。庞惜璞应邀,由津来校任教。学校落成在民初李浚之仿建的江南园林式大宅院“榆园”。据老人们回忆,庞惜璞绘画技艺精湛……”
  这篇文章再次激荡了我的心绪,庞惜璞就是我的祖父,此文所叙情状与我所知相符。
  庞际云在清末历史转折的风雨征程中,留下诸多痕迹,世人知之不多;我们这些后人也是知之不多!
  上世纪80年代,阅读《傅雷家书》后,引起了我和弟弟们对历代家书的兴趣,后来读《曾氏家书》时,书中曾国藩对河间府庞省三的赞誉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父亲才告诉我们:“省三就是咱家庞翰林”,进一步阅读,才知道了省三就是庞际云。
  长辈们也说起过庞翰林对孝道的践行和对“修、齐”的强调,他不负家志,努力耕读入仕,建功业于江淮湘鄂,未曾忽略对启蒙后辈的重视,这些往往跳跃在老辈述说的往事里。在我看来,能够传承庞际云兄弟们的文化追求和气脉的后人,便是我的祖父庞惜璞。
  近两年回览祖父留给友人的艺痕,还是能品味到庞际云、庞际咸兄弟二人笔墨中的余韵。庞际咸是兄长(史料有所记,庞际咸字浚卿,咸丰元年举人,官户部员外郎,书法冠时求者日不暇给),科举得中早于庞际云,户部员外身份使之居京日久,履差之余,精修书画、结识名家,曾为宫廷画师沈振麟一家赏识,后与沈之爱女成亲;沈家之女得家父真传博学多才,至此南北文人画韵的才情与宫廷绘画元素,汇成庞氏家族才艺雅趣追求的源流。多年的识读使我感到:老人家笔情墨韵中的渊雅古韵,是源于此端的。
  庞氏后人延至我祖父这一辈,都不愿跟儿孙们细说往事了,是耻于庞朋的后代耕读入仕的奋斗历程早已不合时宜,还是庞际云与曾国藩亦师亦友的过往惹出一些麻烦?我没有追问过。只有裹过脚还能读懂报纸的祖母经常对孙辈们小声讲:咱是“翰林苑”的孩子,习字、读书、做人做事马虎不得!
  庞际云的后人中循着他在家书中所荐的路向,关注新学并进入新式学堂,流向城市社会为数不多,祖父庞惜璞是其中之一。
  祖父的友人们曾多次提醒我:庞朋(庞际云的父亲)——庞际云——庞惜璞相继追求的是一致的,读书致用、教书育人、举荐贤能,是他们向善、守正人格旋律中的重音,作为私塾先生的庞朋执教三里五乡,三子庞际云读书的功夫最为老先生赏识。“三翰林二京官”便是乡间对庞朋施教的美誉。庞惜璞的才学也居同辈之冠,为父辈掌上明珠,然而后来科考停、国势转、家道衰,歧路漫漫,庞惜璞执教育人,步入了祖辈们看中的始点。
  庞际云曾不负曾氏之托,精心构筑曾纪泽兄弟们的修身成长,相关的史料和曾氏文集都有记载。近年来,曾在沧南联师求学的学子们,对庞惜璞躬耕新中国教育的回忆和赞誉也不断地见诸于媒体,我和弟弟们常常能够阅读到,比如:2013年人民美术网介绍军界作家、画家、诗人三才兼备的王中才时写道:“王中才自幼爱好美术。上初师时,幸遇清末翰林庞际云之孙庞惜璞老师,其擅丹青,得其悉心教诲,多有所得。”2011年北京大兴区委为《新明印痕》一书作序,写道:“王新明先生曾就读沧南联立师范学校。来京从教多年,桃李遍京南——新明先生,自幼聪敏好学,学业有成,酷爱篆刻。早年曾遇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庞惜璞老师,在他的关爱下,开启了篆刻的征程……”
  如何在师范教育中培养好美术师资,是祖父全力求索的,每逢说到沧南联师的时光,祖父的脸上便呈现出喜悦,他经常回忆那时与陈半丁先生、孙其峰先生、黑伯龙先生围绕美术教育所进行的交流和形成的友谊。
  我曾想请王新明先生帮助联系他的同学,采访并了解他们对祖父的记忆,终未成行!好在祖父诲人不倦的形象扎根在我心灵的深处,好在民间的记忆存活着,好在记者们新近集成的文字把这些记录下来了。
  先辈们在读书修身、经世立身的征程中,兼济天下,独善其身,执书育人,各得其所。感悟其间的情怀,心畅如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