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
刺绣有一种魅力走进去就不想走出来
2022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银凤的绣针在薄如蝉翼的绢帛上来回穿梭。
     潍绣作为八大刺绣之一,“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就是描写其兴盛时期的场景。随着时代变迁,这种指尖的技艺渐渐被轰鸣的纺织机器所取代,日渐落寞。然而,总会有人将这门技艺视如珍宝,愿为它的传承延续付出青春和心血。近日,齐鲁晚报记者采访了著名潍坊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李银凤,听她讲述自己与潍绣的不解之缘。

  文/片 记者 蔚晓贤 于晓雪
李旭旭 见习记者 徐逸杰

因为一场意外事故
她与潍绣结缘

  日前,记者应约来到李银凤位于潍坊市奎文区丹桂里的工作室。推门而入,小到团扇、抱枕、手提包、旗袍,大到一米开外的花卉、人物刺绣,一幅幅光与影、虚与实结合,色彩斑斓、精巧无比的作品构成了李银凤一针一线创造的潍绣世界。
  坐在绣架前,李银凤安静地创作着新的作品,纤细的手指捏着细针在绢帛上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荷叶的一丝脉络初现端倪。
  潍坊刺绣,简称“潍绣”,是山东境内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刺绣。源自民间妇女自绣自用或亲属间馈赠的小件生活用品,明代即广为流传。
  李银凤告诉记者,1984年,她出生在安丘一个刺绣世家,小时候经常看姥姥绣花、绣鸟。那时候姥姥家常年摆着绣架,她从绣架下钻来钻去玩闹,耳濡目染之下,也掌握了一些刺绣的基本技巧,趁姥姥离开的时候还会偷偷地绣上几针。童年生活让李银凤很自然地把刺绣当做了自己的兴趣。不过让她真正钻研刺绣却是源于一场事故。
  初中毕业后,李银凤去了一家染织厂打工。有一天在干活的时候,她的左手被蒸汽熨烫机给压住了,当她被人救出时,整个左手手掌已经被严重烫伤,燎泡一直出到手臂上。
  在医院经过抢救,左手虽然保住了,但已无法复原,如果想恢复一些手部的功能,必须坚持做康复训练,做一些精细的动作锻炼手指的灵活度,于是李银凤做起了刺绣。
  正因为这次不幸的遭遇,李银凤有了大把时间可以花在刺绣上。然而,在学习刺绣的过程中,她发现因为时代变迁,潍绣已日渐落寞,不仅传承上出现了断层,一些针法和技艺也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潍绣曾是中国八大刺绣之一,可是比起苏绣来却有很大的差距,苏绣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好?”带着这样的问题,李银凤决定南下拜师学习。
只身赴苏州拜师
学成仍志在潍绣

  2006年,22岁的李银凤孤身一人来到苏州,找到苏州有名的苏绣大师邹英姿,想拜她为师,学习苏绣知识以及针法。
  可是拜师并不顺利。发现李银凤是从山东来的,邹老师一开始并不认为这个北方来的孩子能学出什么名堂。“老师一开始跟我说,我们的学生收满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吧。”李银凤没有放弃,她一次次登门恳求,直到第七次,邹老师指着旁边一个绣架说,去绣个看看。李银凤知道邹老师是答应收她为徒了。她想好好表现一下,让老师觉得自己有刺绣的功底,“结果一紧张,绣针都弄断了”。
  对于刺绣,李银凤似乎有着特别的敏感,在邹英姿的指点下,她进步非常快。在苏州的三年时间里,李银凤没日没夜地学习,学会了用针线绣出油画和国画的效果,还可以绣制人像。同时,她也不忘捕捉苏州的美好,将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以及烟雨朦胧的江南都绣在了自己的作品里。 
  绣技日渐精进的李银凤也有自己的想法,老师邹英姿很欣赏她,问她是否可以留在苏州继续苏绣艺术的创作时,李银凤拒绝了。她并不是不喜欢这座城市,也不是不愿意从事苏绣的研究,而是担忧家乡潍绣的未来。曾经风光一时的潍绣现在就要陷于沉寂,喜欢和愿意做潍绣的人太少了,自己有义务去传承家乡的刺绣艺术。李银凤的想法得到了邹英姿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并鼓励她多创新,要在自己的创作中走得更远更精彩。
  李银凤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学习,她发现潍绣的特点与苏绣截然不同。一个好比是北方大大咧咧的女子,另一个就像江南温婉的姑娘。潍绣讲究对称、构图粗犷简练、配色艳丽、对比鲜明、针法平匀齐整,而苏绣讲究精细,雅致,光洁。李银凤利用学到的这些刺绣技法,巧妙地将潍绣与苏绣结合互补,大胆进行创新。
一副柔肩担起
传承潍绣重任

  李银凤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刺绣作品,这些装裱精致的作品远远看上去犹如一幅幅绘画作品,走近细看才能发现“一笔一画”实际上都是由丝线纵横呈现出来的。“刺绣就是用绣针做笔,丝线做墨,用针法作画。”李银凤告诉记者,为了呈现作品的细节,一根细丝有时候要分成4股、8股,最细能用分成1/128的线绣制,用的绣针也有粗细十几种型号,有一种名曰“羊毛针”的绣针正是因细如羊毛而得名。
  李银凤善于思考,总是在想用什么针法表现画面会更出效果。每次外出去博物馆参观,看到有关织物的文物她就会驻足细细观看,别人眼中新奇的文物,在她眼中被分解为各种针法。李银凤说,刺绣有一种魅力,总是让她走进去了就不想走出来。
  “我最大的一幅作品绣了三年,绣完之后别人想买,我却舍不得卖了。”李银凤告诉记者,潍绣的灵魂就在于纯手工的绣制,一针一线都倾注着绣者的心血,虽然有的作品动辄标价十几万元,但很多作品她绣完之后都舍不得出售,“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李银凤不仅钻研刺绣技艺,还用心整理总结针法,她把常用的几十种针法一一总结出来,成为宣传潍绣的珍贵资料。李银凤最担心的,是没有更多人学习传承这门技艺。“现在学习潍绣的人已经很少了,我免费教过数人,但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李银凤说,她觉得有责任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李银凤常在潍坊市文旅局、潍坊市文化馆指导下开设的培训班中担任主讲老师和课程策划者。她还坚持进校园公开授课,“‘非遗进校园’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承方式和途径,让很多学生从认识到喜欢这门技艺,能够给这门技艺埋下传承和发展的种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