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毒株持续变异会有多大影响
2022年05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自南非科研人员报告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新亚型BA.4和BA.5之后,美国报告了该毒株的另一种新亚型BA.2.12.1导致感染病例上升。“奥密克戎”持续“进化”令人困扰,这一毒株变异频频,对疫苗和药物有什么影响?
变异频频
  世界卫生组织4月27日发布的新冠疫情周报显示,“奥密克戎”毒株是全球流行的主流变异株,过去30天上传到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的超过25万个新冠病毒序列中,99.7%是“奥密克戎”。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疫苗和传染病分部教授贝德福德日前通过社交媒体公布了关于“奥密克戎”多种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他说,研究发现由于传播速度更快,BA.2在今年1月至4月逐渐取代BA.1,在全球流行的新冠毒株中占主导地位。
  为何“奥密克戎”毒株进化出如此“花样繁多”的亚型变异株?世卫组织专家说,“奥密克戎”的基因多样化表明新冠病毒持续面临自然选择压力,企图适应其宿主和环境。
  尽管“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的严重程度比“德尔塔”毒株低,但它独特的“优势”使其最终“击败”“德尔塔”成为全球主流毒株。研究显示,“奥密克戎”除了传播速度快,更重要的是有显著的免疫逃逸能力,能逃脱疫苗或之前感染新冠病毒其他变异株所建立的体液免疫屏障。 
  世卫组织也表示,近期一些国家报告的新冠病例激增,可能是由于“奥密克戎”后代谱系具有更高的传播性和免疫逃逸特性等。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的一周,BA.2.12.1亚型毒株导致的感染病例已占全美确诊病例总数的近30%。在美国东北部一些区域,BA.2.12.1已超过BA.2成为主要流行毒株。美疾控中心主任沃伦斯基日前表示,BA.2.12.1的传播性可能比BA.2强25%。
影响几何
  世卫组织说,作为一种高度分化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上有26至32个突变,其中一些与体液免疫逃逸潜力和更高传播性有关。
  事实上,目前新冠病毒的突变主要发生在刺突蛋白区域,刺突蛋白是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关键。新冠病毒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并侵入人体。新冠疫苗和既往感染产生的重要抗体也都是附着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的位点上,才能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
  因此,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区域不断突变对疫苗和药物研发不是好事,疫苗更新的速度或许很难赶上病毒变异的速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巴克利日前对英国《自然》杂志表示,对于新冠病毒,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两点:一是该病毒引发疾病的严重性是否有变化;二是病毒变异株能否对疫苗产生免疫逃逸。“即使疾病严重性不变,病例数上升仍会对民众生命造成极大影响”。
  对于新冠病毒变异的未来趋势是否一定是“毒性持续减弱”,巴克利持否定看法。她认为,除了常见突变外,新冠病毒还会通过重组快速演化。如果一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另一个新冠变异株发生重组,有可能产生既能免疫逃逸又能导致更严重疾病的毒株。
  “如果这些新出现的变异株能预示病毒向着温和方向发展,那肯定是好消息,但生物学告诉我们,情况不会永远这样。”她说。
据新华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