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否出于自愿,既然高铁站已经建成了,就应尽快投入使用。建而不用,虽不会因运营而产生亏损,却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当地人丧失了本可拥有的交通便利,不菲的投资打了水漂。
□评论员 王学钧
总投资逾4000万元的海南环岛高铁儋州海头站,为何建成多年未启用?
近日,海南省发改委在回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网友留言时称,省发改委采取多种方式与铁路部门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商,但铁路部门认为,当前制约海头站启用的主要原因是:海头站日客流量不足百人,开通运营后铁路部门亏损严重。
这并不是海南省发改委第一次就海头站启用问题作出答复。2017年,在答复海南省人大代表关于“开通西环高铁儋州海头站”的建议时,海南省发改委已表达过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容。
儋州市政府网站上的一条信息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2021年,该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市人大代表相关建议时“透露”,是否启用海头站,由铁路部门说了算。而铁路部门给出的说法是,之所以迟迟不启用海头站,是因为海头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吸流能力太有限,启用后会产生亏损。若要开通,儋州市需每年向铁路部门“支持”经营亏损补贴资金约500万元。
这样看来,问题好像主要出在铁路部门。
高铁站是一种公共服务设施。即便存在经营压力,铁路部门也不应要求每一个高铁站都不产生亏损。毕竟,铁路运营并不是一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在某些地方和某些时候,高铁站存在经营亏损甚至是公共交通服务的一种应有之义。
就算要讲究投入产出,铁路部门也应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给客运市场发育留出必要的时间。对儋州而言,海头站的规划建设具有相当的超前性,铁路部门以会产生亏损为由拒绝启用海头站,未免太急功近利,太不讲道理了。
再退一步,就算这种拒绝亏损的想法是正当的,铁路部门的做法也是有问题的。海头站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客流量有限,这些问题并不难预见。既然如此,对海头站启用后产生亏损就应有一定的承受力。如果连这点儿承受力都没有,那干脆别建就是了。为什么还要投入那么多资金来建这么一个高铁站?是迫于某种无法推脱的外在压力,还是源于某种难以遏制的内在动力?这些压力或动力究竟是什么?
不管是否出于自愿,既然高铁站已经建成了,就应尽快投入使用。建而不用,虽不会因运营而产生亏损,却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当地人丧失了本可拥有的交通便利,不菲的投资打了水漂。
不仅如此,这也有损于铁路部门的形象,影响当地政府的公信力。海头站已建成七八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迟迟未启用的海头站,像一座赫然矗立的烂尾楼,一天天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引发某些负面的联想与评价。公共投资岂能这么投?公共工程岂能这么干?公共设施岂能这么建?
板子不能只打在铁路部门身上。相关报道显示,海头站是“应邀而设”的。铁路部门在增设这一站时,向当地提出了同步规划建设珠碧江大桥、实施站点周边综合开发等要求。种种迹象表明,当地政府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这也给铁道部门提供了不启用海头站的“理由”。
无论如何,僵局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有关各方必须尽快协商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规定时间内启用已建成多年的海头站。为此,上级有关部门应尽快介入,给有关各方提出硬性要求,并酌情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