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就自我”,每人只带100元,不得接受任何劳动报酬以外的资助,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生活15天——从7月17日起,来自湖北科技学院的61名在校大学生组成10支队伍,分赴国内10个城市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生存大挑战实践活动。
类似这样的挑战实践活动,以前就有大学组织过。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挑战活动确实很有看点,毕竟一个人依靠100元,要想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生活15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媒体和网友之所以对这样的大学生生存挑战活动如此感兴趣,显然就是想看看他们依靠区区100元,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度过半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很多戏剧性的情节,包括没有钱住宾馆酒店,只能睡公园长椅;没有钱吃饭,只能几个人分吃一碗泡面等等。而为了生存,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赚钱。为此有网友把这样的挑战活动称之为城市版的“荒野求生”。
在笔者看来,叫城市版“荒野求生”也好,叫大学生暑期生存大挑战也罢,活动的重点都不应该落在“求生”“挑战”上,而是应该在“实践”上。
换言之,对于参加活动的大学生,或者是没有参加活动,但是却时时关注活动进展的大学生“后援团”,真正需要通过这项活动获得的,是社会生存的经验,而不仅仅只是满足传播需求的如何在陌生的城市求生和挑战。
这样的实践活动,首先是对大学生社会经验欠缺的“补课”。从小学到大学,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被家长和学校呵护得很周全,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当中,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客观上也让他们与社会产生了脱节,社会经验不足,等到真正踏入社会,难免会摔各种跟头吃各种亏。而大学正是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迈出大学的校门,跨入社会的大门,因此在这个阶段,多参加社会活动,多积累社会经验,不但很有必要,而且也是一种“刚需”。
所以,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以及关注活动的大学生,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上。比如,通过谋求一些兼职等,积累如何与人沟通、交流的经验以及在陷入困境时,如何正确地向他们求助,获得帮助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们可能会踩到很多“坑”,而等到他们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就可以成功避开这些“坑”。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