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首日的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内的车流。 新华社发
6月30日15时,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深中通道运营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通车后一个小时的车流量超过7000车次。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国家重大工程和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采用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深中通道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作为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让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
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约30分钟,两地携手进入“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深中通道全线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为每标准车次66元。
6月30日下午,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以及深中机场专线正式投入运营,深中航空港往返深圳机场的巴士每天往返共72班次。
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深中通道历时7年建设,项目团队研发形成了15项世界首创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大国重器,创造了10项“世界之最”。
研发出超高强主缆钢丝索股、革新外海超大尺度沉管管节浮运安装工艺……自建设以来,深中通道获得发明专利200余项、行业协会奖项数十项,并屡获国际赞誉。2024年4月,深中大桥荣获被称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国际桥梁大会“乔治·理查德森奖”,深中隧道荣膺“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
“我们坚持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将创新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深中通道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特别是在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设计施工领域形成了原创性成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综合新华、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