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陡沟街道大庙屯村普罗旺斯西红柿进入采摘季。

党家街道玉符泉源联合党委。

市中区第一书记“赋能思享论坛”活动现场。
城市有四季,季季都不同。夏日的济南市市中区,发展如火。麦田里见证着丰收,青山绿水里铺满了希望;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基层党建引领迈出新步伐。
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抓基层、强基础,抓班子、强队伍,抓创新、强保障,市中区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和政治功能为重点,持续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任务提质增效。
杜春娜 通讯员 孙化鹏
孔雪 济南报道
聚力攻坚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5月份,一个消息在市中区选派的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以及联村企业团体中传开来。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激动不已?
原来,为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总结“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阶段性进展,市中区围绕“第一书记帮村、企业团体联村、各方力量助村”工作成效,准备开展项目路演大赛活动。
记者了解到,活动通过观摩比学、晾晒成效,集中展示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企业团体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工作实绩和成效变化,进一步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拔头筹、争上游”的精气神,挖掘打造一批具有市中特色、良好发展潜力的示范样板村。
第一书记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为了育强用好第一书记,市中区构建常态培训、跟踪培养、抱团发展的一体化培育链条。每两周开展一次业务技能集中培训,分片成立第一书记服务联盟抱团发展……派驻以来,新引进发展项目23个、平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提拔重用5人,第一书记干事劲头、村庄发展势头全面激活。
与此同时,近年来,市中区结合地域资源禀赋、村庄特色亮点,聚焦“千村提升”工程、“跨村联建”、村干部监管等,科学打造街道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一村一品”串珠成链。
清水潺潺的玉符河畔坐落着市中区首个“跨村联建”的示范试点——玉符泉源联合党委,这是市中区“试水”村党组织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玉符泉源联合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合党委的组建让5个村全部实现了“一肩挑”,班子平均年龄45岁以下,示范村占比一半以上。“班子有能力、有干劲、讲团结!最重要的是解决了部分村班子的内耗问题。”玉符泉源联合党委也悄然开启了党家街道西东、土屋、相家、寨而头、宅科5个村的发展新篇章。
开展“跨村联建”关键是推动村庄“共富”,合力发展优势产业,带动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借助“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东风,市中区以党建聚合推动产业联盟,把抓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催生形成了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五种模式”。这“五种模式”分别为:盘活集体资产,走“资产经营型”发展模式;加大土地流转,走“土地运营型”发展模式;依托特色产业,走“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实行抱团置业,走“物业租赁型”发展模式;服务生产生活,走“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
此前,陡沟街道成立了“红盟兴业”党建联合体。该党建联合体,以特色产业为媒丰富联营形式,培植大庙普罗旺斯西红柿、新平果蔬大棚、小庄采摘研学等联产项目。陡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党建联合体成立后,街道采取“强村+弱村、大村+小村”的方式结对共建,组团对接优质项目,推动集体经济“联创联增联带”。2023年,陡沟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70%,百万以上村占比43%。
融合共治
构建共驻共享治理格局
“我一有事情向他们求助,他们都很耐心地帮我解决问题。”提起社区里的“管家”,春元里社区居民王女士(化名)忙感谢道。
原来,杆石桥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打造“红色物业 金牌管家”服务模式,成立了在党建引领下的“总管家—网格管家—共享管家”四级架构。群众可随时到党群服务中心或通过致电、微信等方式向网格管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管家团队人员随时到楼院、到居民家中,进院、进楼、进户,为居民送清单、送服务,主动靠前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管家式”服务运行以来,春元里社区有效解决1053件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参与度、满意度显著提升。
杆石桥街道的服务模式是市中区抓实“红色物业”建设的缩影。为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市中区以“一核三驱多元融合”模式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有力抓手,按照“符合条件应建尽建、创造条件灵活组建”原则,推动多家在市中区注册并从事住宅物业服务活动的法人企业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
在抓实“红色物业”的基础上,市中区还注重引领新兴力量,以此突出融合共治,构建共驻共享治理格局。
市中区魏家庄街道某社区的“红·新·埠”暖心驿站,环境整洁,设施齐全,不仅配备了空调、电视等,还放置了一些常备药品和充电设备。“我们平时出勤频率高,平常困了、累了就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真的特别暖心。”一位经常来暖心驿站休息的外卖小哥说道。
新就业群体常见的工作状态是“奔跑”在路上、“活跃”在云端。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是如今新形势下基层党建的一道重要课题。市中区在社区设立多处暖心驿站,聘任百余名“黄骑士”“蓝骑士”担任兼职网格员,打造新就业群体共参、共享、共创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在山东数字产业大厦的6楼,有一个占地700余平方米的党建活动室,这是杆石桥街道专门为企业员工们打造的“梦享家”党群服务中心。它让入驻企业的员工在工作闲暇之余,拥有了更好的休闲文化体验。
山东数字产业大厦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结合数字产业从业人员特点,深入企业摸清家底儿,将红色文化植入企业文化,指引企业正确发展。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大家谈感受、谈体会、谈收获,吸引企业党员参加组织生活。
2022年,山东数字产业大厦“梦享家”党建品牌,成功入选全国“2021年度百个两新党建优秀案例”。而这其实也得益于市中区实施的“红色引擎”工程。近年来,市中区坚持“一企一策”“一社一策”,先后推出山东数字产业大厦、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等36个省、市、区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以引领新兴力量构建共驻共享治理格局。
聚能创新
打通基层治理“血脉经络”
从完成、完善到完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高起来,对各项服务的要求也高起来,基层治理如何匹配居民的期望值?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关键。今年5月,市中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提到,建强基层带头人和社区工作者两支队伍,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水平治理。
事实上,市中区始终聚焦增强基层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深化完善“经纬雁阵”系列计划,通过建制度、搭平台、抓考评,推动头雁队伍扩能提质。
为了更好地强化统筹管理,市中区制定《关于开展2024年度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及专职副书记区内挂职交流的工作方案》,组织8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参加2024年度第一批区内挂职交流活动。优秀社区书记结合本社区特色亮点工作、成功典型案例和目前推进的重点工作,明确帮带具体任务或项目,形成导师帮带工作清单;挂职人员结合所在社区的短板弱项和问题困难,明确挂职任务,制定挂职学习计划,切实提升“一对一”帮带挂职交流实效。
不仅如此,为激发全区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动力活力,市中区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探索开展全区社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择优选配工作,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统筹考虑社区优势短板、发展方向需求和队伍整体结构等因素,进一步明确选配社区岗位范围、社区书记和副书记范围、任职时间、报考资格等条件,切实让“素质高、能干事”的社区工作者有机会脱颖而出。
加强基层治理,也要树立品牌示范。市中区持续开展“一街一品”集中攻坚行动,指导各街道、社区围绕网格治理、物业建设、协商议事等方面,提炼品牌、打造亮点、突破攻坚。近年来,市中区新涌现出“建心家园”“同心春元”“商埠客厅 睦邻党建”等21个社区党建品牌,建成以乐山、舜华等引领,睦和苑、建新等先行,英雄山、春元里等跟进的梯队。
在积淀百年历史的老商埠,在如诗如画的玉符河,朝气蓬勃的市中区正执党建引领之笔,绘就基层治理美好蓝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