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生活传承文化
章丘8个非遗项目亮相全国非遗博览会
2024年10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方寸间雕刻出大千世界。
  蒲苇草编编织细腻、色泽鲜艳,经久耐用。
  龙山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章丘陶艺传承了古老陶艺。
     支倩倩 报道

  近日,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章丘区文旅局积极组织辖区内的8个非遗项目亮相本届博览会。
章丘葫芦雕刻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章丘葫芦雕刻是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料考究,多选取本地所产大型、亚腰、扁圆等优质葫芦。在传承发展中,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该技艺的保护单位,通过建设葫芦文化产业园、开设公益培训班、参与宣传展示、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使得该技艺保护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金属范铸技艺
  金属范铸技艺是一项市级非遗项目。该技艺是以银合金为主要原料,经建模、制模、熔炼、浇铸、打磨、錾刻、鎏金、描金、修嘴等工序手工成型的传统技艺,制成集实用、观赏、收藏于一体的齐臻堂点银壶,故又称为“点银铸壶技艺”。该技艺系秘方点银,产品“点银壶”高标准顺利通过国家质检中心4806.9-2016国标检测。
章丘黑陶烧制技艺
  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龙山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又称之为“黑陶文化”。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龙山蛋壳黑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手拉坯蛋壳陶杯最薄处0.05毫米,最高达27厘米。被世界学术界、艺术界誉为“二十世纪最辉煌的艺术成果之一”。
蒲苇草编手工技艺
  作为市级非遗项目,蒲苇草编手工技艺是章丘白云湖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老手艺,也是白云湖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世世代代以此为生。蒲苇草编编织细腻、柔韧、色泽鲜艳、经久耐用。尤其在第五代传承人刘永峰的努力下,从蒲苇草编的居家用品创新出蒲编书法、花鸟、人物等艺术品,拓宽提升了蒲苇草编传统技艺,使技艺的发展紧跟时代脉搏。
章丘制陶技艺
  章丘陶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利用章丘丰富的陶泥资源,开发了多种产品:有陶壶、花器、人物等。产品多以日用陶、观赏陶为主,尤以极具特色的砂壶、砂锅等为代表。作为市级非遗项目,章丘陶艺在第五代传承人彭克群和李德高的努力下,以德高群艺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为平台,开设公益培训班、参与宣传展示、搜集整理文献资料,使得该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创新发展。
彭氏和香制作技艺
  彭氏和香作为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从香料选配到产品成型,要经过多道工序,颇具独到的传统技艺和特色。彭氏家族是制香世家,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开始经营磨香、制香生意,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第四代传承人彭燕继承祖业,受祖辈熏陶与启迪,师古而不泥,守正创新,注重香药同源,不偏不倚。
五音戏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五音戏原名肘鼓子戏(或周姑子),清康熙年间起源于章丘区文祖街道青野一带。当年,青野村艺人谭湘子,在青野组建了第一代周姑子戏科班。青野村周姑子戏科班第五代传人靳成章、靳成花组织的戏班及他们的徒弟组织的班社,活动在济南、淄博一带。此时期邓洪山以艺名“鲜樱桃”名扬齐鲁大地。
黄家烤肉制作技艺
  黄家烤肉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研究,明朝末年形成了用土坯围成炉,将肉吊在里面焖烤的生产工艺。随着不断的摸索、改进和加工,终于烤制出了脍炙人口的黄家烤肉。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黄家烤肉特点是:整猪烤制,一头200多斤的大猪,经过加工制作,一次性烤熟。黄家烤肉以鲜香味浓、色泽金黄、皮酥肉嫩、肥而不腻闻名于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