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杜宪宝退而不休,传播乡村儒学
村民心善了,乡风更淳朴
2024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丁安顺 通讯员 白康军 济宁报道

  “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对于乡村儒学来讲,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迈出了一小步,未来的道路会越来越长,越走越远。”回望来时路,72岁的杜宪宝憧憬着乡村儒学的未来,更加坚定了自己十年前的选择。未来,他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在乡村、社区传播孝道,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文明乡风。
  退而不休
为乡亲讲儒学

  “退休后时间多了,事情少了,生活虽然悠闲,但总觉得不够充实。总想找一些事情,来发挥自己的余热。”2012年,退休后的杜宪宝来到了泗水县老年大学学习传统文化。2014年,泗水县圣源书院到泗水县老年大学招募乡村儒学志愿者,杜宪宝得知后,便报了名。
  “我是第一个进行试讲的志愿者,讲了一个关于拾金不昧的话题,通过身边的事例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得到了现场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杜宪宝说。从那以后,他先后参加了《孔子学术思想》《老干部志愿者儒学讲堂》等培训班,通过不断学习,初步掌握了讲课要领,便开始到泗水县皇城村、椿树沟等村讲课。
  一开始,乡村儒学讲堂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人员。皇城村是在村委办公大院里进行讲学,听课的村民全是靠大喇叭喊过来的。“一开始有些村民以为是来领鸡蛋呢,站在门口伸头向里面看,发现不是就回头走掉了。”杜宪宝回忆道。看着此景,他心里非但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选择讲授乡村儒学,“只有通过不断地讲授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才能改变村民的这种思想和行为。”
自我提升
让乡风更文明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在给村民讲授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杜宪宝也从中得到了提升,不断回忆曾经的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学习讲授《弟子规》的时候,都会联想到自己曾经的行为,感觉自己与圣人做事的态度、方式方法相差甚远,只好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杜宪宝说。
  在与村民讲课时,杜宪宝采取故事化、生活化、互动化的授课方式,村里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十年的讲课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不孝顺老人的现象慢慢在减少,兄弟之间变得和睦了,邻里之间不会因为一点小事争吵了,村里打架、骂街几乎不存在了。”杜宪宝说,不仅如此,村里做好事、互帮互助的现象多了起来。
  村民心善了,乡风更淳朴了,杜宪宝心里也乐开了花。“退休后的这十年,没有白白浪费,也算是做了一点好事吧。”杜宪宝说,“通过十年的授课发现,村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但仍有村民不愿意走进课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这十年,只是乡村儒学迈出的一小步,未来还要更长更远的路要走。”虽然已年过古稀,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杜宪宝仍要继续坚持在乡村儒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