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认知度 更上一层楼
2024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丰家雷

  《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全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共四句二十个字,都是朴实浅显的普通语言,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至今读起来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就是这20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汉字,在诗人这里信手拈来,看似漫不经心,组合起来却成了意境开阔、雄浑壮观、气势恢弘的千古名篇。也正是这首五言诗,让黄河岸边的这座古建筑鹳雀楼载入史册,成为千古名楼,名扬四海。
  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境界的升华,单从字面上看,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更远、更加美丽的景色,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其实,这里面还蕴涵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要想在某一问题上取得突破,就要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来审视它”。可谓全诗点睛之笔,别有新意,极具哲学的思辩意境。
  这个道理归纳起来就是说,“升维思维,降维打击”。想想盛唐时期的时代背景,诗人把眼前的壮丽景色与人生哲理描绘得浑然天成,可谓妙手偶得。
  登高才能望远,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之路就像爬山,要想一览众山小,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上攀登。如此,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不断向上进取,持续开拓视野,努力提升认知,驰目骋怀,人生的境界才能更加昂然壮阔。
  提升认知层次,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社会的进步,本质上是要求人的认知提升。人自身的潜能是巨大的,不断学习、成长、进步,挖掘潜力,挑战极限,就能不断超越自我。人生之路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不如意十有八九,困难、困境每个人都会面对。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会把低维度的逆境、困难作为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将逆境转化为成长的动力。生命的厚重在于人生的阅历。“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成长就是不断淘汰旧我、成就新我的过程。
  提升认知层次,学习永远是最有效的途径。思维模式不同,认知层次迥异。思维上的差异,是人生道路的岔路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的走向。我们之所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不停地读书,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不断地学习,根本的目的就是提升认知层次,升维思维档次。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认知世界最有效的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知识积累就是为认知“加码”,要在有限生命的长度里,努力提升人生的高度。读书学习是最好的人生信念,超越自我永远在路上。
  提升认知层次,是增强团队意识的有力措施。任何一个组织要想有凝聚力、向心力,必须增强团队意识,培育团队精神。团队不是团伙,团队的核心力量在于信仰,在于组织和纪律。组织的作用是把每个个体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纪律的作用是让大家团结一致不掉队。在团队建设中,我们要有“更上一层楼”的升维思维理念。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在工作过程中,检查也好,督导也罢,乃至审计、考核,目的都是为了结果更优,效果更佳,把事情办得更圆满,这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变化的思维来看问题、做事情。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到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有问题有矛盾也是发展中的,用发展的办法去应对必定迎刃而解。反之,则是剪不断、理还乱,问题成堆,矛盾如麻,毫无头绪,危机四伏。
  任何事物的平衡都是动态的。如果在某个时间接点上突然急刹车,静止不动,再好的事情很可能在“定格”的这一瞬间,反而出现反差,甚至是适得其反的结果,极其荒谬而讽刺。如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业内人士都明白,化工行业里没有废品,所谓的废料很可能是另外一种产品的原料。在这个行业努力做“加法”,就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如果人为导致做“减法”甚至停滞不前,动不动就停产、拆除、砍掉,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次生灾害和意想不到的麻烦。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现实中,有许多人看起来很勤奋、很努力,但总是岁月蹉跎,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甚至路越走越窄,越来越感到渺茫。其实,走投无路的时候,最有效的办法是提升思维层次,努力“更上一层楼”。
  在原来的维度空间里再怎么努力也只是量的积累,是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的过程,实现的是量变。如果能够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及时寻求质变,在更高一级的维度空间里往复循环,那么必将会在达到新的拐点后实现再高一级的蝶变,这就是质的飞跃。如此,定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高瞻方能远瞩。世界需要发展,社会需要进步,人,更需要努力提升。
  提升认知度,更上一层楼,居高声自远!
  (作者丰家雷,现任济宁学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讲授人,中共济宁市委党校特聘教授,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特聘教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