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改革配套的一系列交易制度调整也正式生效。其中,创业板新股上市后前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创业板存量股票日涨跌幅限制扩大至20%等,都与二级市场投资者息息相关。如何参与改革后的创业板投资,成为近期市场各方讨论的重点。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一方面,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有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长期来看,有望进一步强化A股的科技成长主线;另一方面,进出有序的资本市场生态将遏制投机行为,而日内涨跌幅限制扩大也将使部分“短线策略”失效或风险增大。
首先,从创业板近期的市场表现看,自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后,创业板指数快速上扬。由此看来,对此次创业板改革,大部分二级市场投资者持积极态度。其次,科创板运行一年的成功经验及优良表现,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而从中长期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融资新规等开启的新一轮政策周期,叠加5G换代下的新一轮科技周期,A股的科技成长主线有望进一步强化。
本次创业板改革中,存量个股日涨跌幅限制从10%调整为20%,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规则变化。结合科创板经验,20%的个股涨跌幅限制将使涨停或跌停公司家数显著减少。据统计,去年7月22日以来,创业板股票的涨停比率平均为2.46%,是科创板的五倍之多。由此带来的投资生态变化值得关注。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20%涨跌幅限制能够进一步提升创业板股票的流动性,市场应给予这些流动性一定的溢价,因此涨跌幅限制的扩大对创业板市场而言算是利好。
但陈果同时强调,在10%涨跌幅限制的制度安排下,当股价接近涨幅限制时,往往出现“磁吸效应”,第二天或此后还能出现“溢价效应”,这种“打板策略”常导致股价大幅偏离其合理价格。而当涨跌幅扩大至20%后,股票出现涨跌停的频率将大幅降低,从而减少市场短期投机策略的有效性。
另外,在本次改革中,创业板股票连续竞价阶段限价申报设置了上下2%的有效竞价范围,“价格笼子”的设定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拉抬打压等异常交易行为。
有市场人士表示,此前市场中存在将个股股价直线拉升至涨停,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的操作模式。现在,在基准价格上下2%的申报限制下,要达到同样的拉升效果,则需分步下单,整体的拉升速度放缓,操作难度与成本都会加大。 据《上海证券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