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再高也不会卖给中间商”
保供“大考”下煤企主动下调煤价
2021年10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当地一家煤炭集运站外,等待拉煤的货车排成长队。
     在陕西榆林,煤炭将全国各地的寻煤人会集于此。高速公路上排成长队的货车,集运站里整装齐发的车皮,无不显示出这座煤炭富矿在当前的特殊意义。保供稳价的大背景下,包括榆林在内的重要产煤区都在为煤炭“供得出、运得来”努力,矿企等上下游企业也在经历着新一轮的考验。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于悦 夏侯凤超

  拉煤货车
  成了“抢手货”

  10月28日,到达沧渝高速锦界出站口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吉砚平打算在附近吃个便饭。一路奔波抢时间,这是他当天的第一顿饭。
  吉砚平是一位货车司机,从山东聊城到山西太原,再到江苏徐州,这一路,运铁粉、运煤炭,吉砚平要走三天。“到陕西这太堵了!”今年49岁的他干这行有些年头了,全国各地跑,煤炭资源丰富的榆林在吉砚平口中被称为“煤海”,是众多订单中的“香饽饽”。
  “今年开始,高速上总是堵,到了煤矿更是得排队,有时候排个一两天才能等到一车煤。”高速路上,一溜的运煤车排队是家常便饭,进了矿之后,需要确认订单、排队等,前前后后都是煤车,进入煤矿后,唯一的选择就是等。“过去旺季的时候才等几个小时,现在等一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从天南海北赶赴陕西运煤的货车司机,催生出了煤矿边的新产业——盒饭。当地的居民干起小餐桌,15块钱一份盒饭,无论味道如何,足以能让在这等待一天的司机们吃上口热饭。
  在陕西,像吉砚平这样从全国各地赶来运煤的货运司机数不胜数。但更多的是陕西本地的“短导”。所谓“短导”,就是煤从矿坑口出来以后,由这些当地的司机运到最近的一个火车站台,再用火车运往需求地。
  吕亭是榆林市恒远通物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公司里最多的时候有近120辆货车。这段时间,吕亭明显地感受到车不够用了。“去年淡季的时候一吨运费10多块钱,高峰期最多20来块钱,现在到30多块了。”尽管如此,货车司机仍然是众多物流公司的“抢手货”。
  “以前站台没有那么多订单,今年订单多了,除了公司的车,还需要找社会车辆,但是社会车辆非常紧张。”吕亭的手机上有二三十个微信群,每个群基本都近500人,这是他联系车辆的重要工具。尽管手握众多资源,如今的形势也大不一样了。“以前都是社会车辆找我们物流公司要活干,现在社会车辆的司机有了充分的选择权,谁给的运费高就选择谁。”
  最近,吕亭手里又接了新订单,他又开始紧张地找寻司机了。
  从“求人买”
  到“被人求”

  “以前是我们出去推销,现在是别人上门求我们卖煤。”陕西一家矿业公司的负责人这样形容现在的煤炭市场。随着全国各地的能源企业纷纷赶到陕西、山西等煤矿大省寻找煤源,当地的煤矿企业收到的订货电话也越来越多。
  “每天打电话订购煤炭的是原来的四五倍。”经过今年3月以来煤炭市场的持续波动,陕西益东矿业有限公司销售科长梁波发现,来自省外的订货需求增多了,许多来自山东、河北等地。但实际达成的交易量并没有因此上涨多少,“产量是相对固定的,没法满足所有人”。梁波说,正常情况下他们全年的产能是400万吨,供不应求下他们只能筛选客户,如今供应的大多是长期协定客户,有十多家。
  “要优先保障长协客户的用煤量。”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出手保障煤炭供应。近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由晋陕蒙等产煤大省及重点煤炭企业等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煤源保障落实工作,加强供需调节。
  梁波所在的煤矿就多了好几个保供对象,“政府列出保供的名单,下发到我们所在的地方,根据所在地煤矿相对应的产能去跟保供对象匹配”。通过保供,让找不到煤的电厂等能够稳定对接上游企业。
  “比如我们与某个企业签订了每月15万吨煤的协议,对方什么时候要我们都会提前沟通好,根据这个量给他储备,去调剂我们的发运量。”梁波说。
  上百个集运站
  为全国送煤

  50个车厢、3500吨煤,从空车厢摇身一变成为满载煤炭的运煤列车,这样的场景正在榆林市清水集运站上演。
  集运站是煤炭从产地发运的最后一关。货车司机从煤矿通过“短导”运到集运站,站上就将煤炭储存,再装载到列车里。28日中午,榆林市清水煤炭集运公司内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天的最后一趟班列的煤炭装车工作,这是一列即将发往山东的列车,装完最后一节车厢,就意味着煤炭距离山东更近了一些。
  清水集运站是去年12月刚建成的新集运站,全新的快装系统让装车的操作变得简单自动化,通过装车、工人压实等步骤,3500吨承载量的列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装满,比传统的机械装车效率提高了很多。
  “我们现在还是以为长协用户保障运输为主,他们的需求量相对稳定。”榆林市清水煤炭集运公司发运副经理第五冠说。据了解,山东的电力企业华能黄台电厂就多次来到该集运站,查看煤炭装运情况,保障煤炭库存和城市的用电用暖。
  集运站内,有一座足以装下10万吨煤的储煤棚,这是车厢内煤炭的源头。棚内目前存储了2万吨左右,有的是原煤,有的是品质更高些的水洗煤,几辆铲车将煤炭输送到暗道内,暗道再通过给煤机、皮带输送到装车点,这就完成了一套煤炭装运工作。
  这样的集运站,在榆林就有上百个。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都砸向这里,一列列货车载着煤炭而来,又传送到列车车厢里,传送到了全国各地。“我们的订单受国家保供政策影响,作为煤矿和集运站,我们积极响应国家保供政策,不计成本,尽可能为保供尽我们的责任和努力。”第五冠说,“我们也希望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控之下,煤炭价格趋于稳定之后,物流行业能好做一些。”
  这辆满载煤炭的列车中午从榆林市清水集运站出发,未来近3天的时间里,它将一路朝东,目的地山东。
  落实“保供稳价”
  主动下调煤价

  在山西、陕西等产煤大省,不少煤矿都在根据政府调控标准主动下调煤价。
  例如在陕西榆林,为了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截至10月31日,全市所有煤矿要将5500大卡煤炭的坑口价格下调至1200元/吨以下。
  “在这之前我们卖的价格是每吨1980元,会继续下降。”梁波说,政策出台之后,他们和其他煤企一直在努力响应国家提出的政策。
  “根据国家政策让利火力发电企业,让煤价更趋于合理和稳定。利润再高我们也不会卖给中间商。”陕西黑龙沟矿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客户中,来自省外的占70%到80%,其中长协客户就包括山东的几家电力企业。
  据相关报道,10月19日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发布近30条与煤炭有关的消息,采取了包括加强对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监管、对煤炭价格指数启动评估和合规性审查、调研推动煤炭增产增供、严肃清查整顿违规存煤场所、开展现货市场专项督查等多项措施,推动煤炭行业产业链各个环节落实“保供稳价”的目标。证监会、国资委、银保监会和国家税务总局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一系列政策下,增供效果逐步显现。
  “确实希望煤价能够恢复正常。以前的煤价没有一个规范,有时会存在不合理的竞争关系。这不仅影响了下游企业,对我们这些上游的企业来说也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梁波说,如今他们要做的就是不带头涨价,不扰乱市场,第一时间响应保供稳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