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探索乡村振兴八条路径和八篇文章,实现群众增收、乡村和美
这里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2023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邹城市大束片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的济宁,为何能在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会上崭露头角?济宁因地制宜探索的八条路径和八篇文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创新发展路径,让当地村民的增收路子越来越宽,实现群众增收、和美乡村的基本目标,2022年济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文/片 记者 孔茜 康岩

创新发展路径
农民增收路子宽又多

  济宁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引领区域“一个目标”,聚焦党建引领、群众增收、和美乡村“三大重点”,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等“八条路径”,做强人才强农等“八篇文章”,全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此次推进会的观摩点中,泗水县龙湾湖片区和邹城市大束片区展示了上述路径和文章。
  5月23日,走进依山傍水、绿林环绕的泗水县龙湾湖片区东仲都村,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村貌与普通村落有所不同,虽少了分烟火气,却多了条致富路。在龙湾湖艺术小镇的画室内,五六位妇女正手持画笔点缀花瓣。“送完孙子,家里没事,我就会来画,一天多时能画20幅,少时也能画七八幅。”泗水县圣水峪镇南尧湾村村民肖美玲直言,在这里工作不仅时间不受限,画画难度也不高。和肖美玲一样,画室内还有十几名村民,她们各自分工,如“流水线”生产一般。
  在这里,村民不仅能打工,还能当老板。养蜂26年的村民周青在艺术小镇街上摆起了摊。“现在不愁销,年收入能有五六万元,是过去收入的一倍。”看着自家的蜂蜜,周青忍不住露出笑容。周青称,原来最愁的是销路,如今返乡青年帮着产品设计及销售,自家的蜂蜜成为炙手可热的伴手礼。
  发展路径虽然不同,但增收目标是相同的。在邹城市大束片区大洪沟村,这里的村民变成乡村农耕讲师。由他们教授农耕研学学生植物种植方法,按课时收费,一堂课能有100—120元的收入。
  济宁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创新发展路径,让当地村民的增收路子越来越宽,选择性也更多了。2022年济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7元、增长6.7%,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5个百分点。
  济宁结合东部山区、西部平原、南部湖区、北部黄河滩区的实际,坚持全域化、整片区推进,在全市规划建设300个示范片区,实施“百区千村”三年行动,抓整治、带产业、促增收,每年市县两级财政拿出23亿元,在每个县市区打造10个示范片区、辐射带动100个村,激励引导各片区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591名乡村振兴“合伙人”
带动群众增收6亿元

  自2019年开始,济宁率先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探索创新合伙人招募方式,丰富合伙人合作模式,精诚服务合伙人干事创业,解码出一条乡村振兴“济宁路径”,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在等闲谷艺术小镇,原本4800平方米废弃的战备粮库如今有了新模样,全然变成集创客沙龙、文创研发、品牌推广、规划设计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产业孵化基地,孵化出砭乡砭石、陶立方、川上咖啡、阅湖知野营地等40多个业态,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
  新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乡村振兴“领头雁”、等闲谷艺术粮仓创始人田彬。2018年,他通过盘活夹山头村、东仲都村闲置宅基地和闲散土地,山东等闲谷艺术粮仓应运而生。引进数十名合伙人,链接20个高校和团队。研学拓展、文化创意、餐饮住宿、生态农业、医养康养等业态纷纷落地,让龙湾湖畔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夹山头村这个曾经村集体收入为零的村庄,村民人均收入可达到两三万元。
  除以专人、专业为本,结合本土特色人文历史资源外,寻找差异化发展振兴路,如何让文旅项目不再受制于游客?这是“大洪沟乡创产业园合伙人”万强一直思索的事。
  “我们在全国的会员有3万余人,每个月我们都会寄出当季农产品,前几天刚寄出了邹城的大樱桃。”万强称,不仅如此,邹城的沙地冬桃、西瓜、蓝莓也会以这种方式销售,让当地居民安心种地即可。
  此处是万强在邹城投资的第三个项目,项目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模式,以村集体资产入股、群众资产租赁、社会资本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盘活村内70套闲置宅院和周边460亩低效闲置土地,形成产业孵化、研学体验、民俗旅游、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带动就业1100余人,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有了想法,才能有路子。无论是田彬还是万强,他们仅是济宁乡村振兴合伙人中的代表。多年来,济宁招募清华大学、蓝海集团等“合伙人”591个,以创办企业、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村集体合伙开发项目501个,吸纳就业3.3万人,带动群众增收6亿元。
打破界限抱团成合力
片区化发展联村共富

  乡村振兴要在发展乡村产业上提档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发展质效。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提档升级,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在农村人居环境上提档升级,注重分类施策、循序渐进、长效运行,让山青、水绿、天蓝、土净成为最美底色。济宁市围绕省委“六个聚焦”部署要求,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泗水县龙湖湾示范区、邹城市大束示范区,即是其中的代表。
  泗水县龙湾湖片区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涉及两个镇街、12个行政村、1.2万人。当地率先探索“政府支持+平台孵化+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累计招募各类合伙人256人,合作项目112个,带动就业5200余人。
  邹城市大束示范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涵盖12个村、1.1万余人。示范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乡村建设为基础,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文旅产业双轮驱动,创新联农、带农、富农新机制,着力探索“五种共富路径”。2022年示范区内村集体平均收入88.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1万元。
  这种打破村与村之间的界限,以数十个临近村抱团式发展,统一谋划、实施,更利于解决乡村振兴路上的难题,实现联村共富的愿景。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推动乡村振兴更需“五大振兴”的全面发展,涵盖“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此,济宁因地制宜探索了“八条路径”。除“乡村振兴合伙人路径”外,还包括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路径、龙头企业带动路径、多元化投融资路径、文旅融合路径、数字赋能路径、绿色发展路径、农科企协同联动路径。其中农科企协同联动路径,围绕打造全产业链,嘉祥县与中国农科院、大北农集团合作,在纸坊片区搭建“育繁推”一体化平台,每年为豆农增加效益7亿元以上。
  另外济宁还做好人才强农、科技兴农、产业富农、资本助农、文化润农、服务便农、生态惠农、善治安农“八篇文章”。其中资本助农方面,市级财政每年投入70亿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投资79亿元落地“按揭农业”项目95个。
  今后,济宁将继续创新思路举措、集聚强大合力,推动“五大振兴”同频共振、全面发展,继续打造更多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