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济医附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田东兴
百折不挠,找寻超级细菌“克星”
2023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张勇 丁梦依
  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一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对抗“超级细菌”迫在眉睫,它是与亿万民众息息相关的命题,却也是世界级难题。在济医附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田东兴博士便长期从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细菌耐药及传播机制的研究,依托于济医附院优秀的科研环境和巨大支持,她矢志不渝,立志用百折不挠的决心找到阻断“超级细菌”传播的方法,守护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直面挑战
攻克超级细菌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70万名患者因为耐药性问题而去世。2016年发布的《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指明:“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发展至2050年,每年预计将有1000万人因为抗菌素耐药性(AMR)问题死亡,这意味着每隔3秒,AMR将杀死1个人。”
  2022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博士毕业后,田东兴进入了济医附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许多同事不同,她是全职脱产到医学研究中心潜心科研,以此最大程度实现博士后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完整性,为推进医院学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从事致病菌研究,如果不喜欢真的很难长期做下去。”在济医附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田东兴博士走出实验室,便立即安排科研助理去往检验科取回最近的细菌样本,以便于开展接下来的研究。繁忙、干练、年轻,是田东兴博士给人的第一印象,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位“90后”姑娘,能在细菌耐药性研究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田东兴博士及其团队主要研究的肺炎克雷伯菌是在医院感染防控中出现的主要病原菌,在住院患者中是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之一,具有高致病性、多重耐药性及高度可传播性的特点,也是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新一代“超级细菌”。
  “质粒的水平转移是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播散的关键,这些质粒的丢失或获得经常发生在医院环境中肺炎克雷伯菌株之间,很容易造成暴发流行。因此阻断此类病原菌传播有效方式是阻断质粒的传播。”因此,田东兴将研究方向选在了多种致病菌基因组进化和质粒传播机制,试图寻找有效干预质粒传播的新策略,而这也是对抗超级细菌的“钥匙”。一旦这一关键课题攻克,其研究成果将有效遏制肺炎克雷伯菌在住院患者间的传染,对医学发展和临床救治都有重要意义。
勇毅前行
挽救生命曙光

  “在我来之前,医院从事感染性疾病相关领域研究的人还比较少,但是经历过新冠疫情后,我们也能深刻认识到一旦导致相关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脱缰野马”般肆意蔓延,其带来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对公共健康影响有多大。”田东兴介绍,为此,医院为她提供了第一层次人才引进待遇的同时,全力协助科研团队的搭建。设备缺乏,开通了科研急需仪器设备及耗材采购绿色通道;人员不够,便根据需求组建研究团队。
  虽然是“从零开始”,但田东兴博士却有十足的信心,“在这种全新的探索过程中,失败永远多于成功,但是依托济医附院一流的医疗资源和深厚的科研底蕴,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也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因为那就是挽救生命的曙光。”田东兴博士说。
  凭借着突出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田东兴博士入选了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也已通过省委组织部综合论证。目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博士后特别资助1项,第一层次博士人才引进项目1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1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4篇,累计影响因子110分以上,其中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位)发表5篇SCI,累计影响因子40分以上,单篇影响因子最高19.568分,另发表中文核心3篇。并为《Microbiology Spectrum》和《BMC Infectious Diseases》等杂志审稿人。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大会获选优秀论文8次,其中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在以前读书实习时,那些因病原菌耐药而导致无药可治的患者让我印象深刻,由于缺乏进一步的治疗手段,他们的生命因血流感染、脓毒血症等并发症一步步中消逝。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们不再因病菌耐药性而绝望,让更多患者能够安然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间。”田东兴说。
  消灭超级细菌,是田东兴博士的科研目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