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青召开
首届宣传周活动启动,垃圾分类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3年05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5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并启动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会议部署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力争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记者 赵波 徐润杰

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居民小区、城市云脑平台;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代表雷国兴向全国志愿者发出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倡议;山东省住建厅和青岛、北京、深圳、苏州等城市介绍了经验做法。
  会议指出,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坚持从基层抓起、从娃娃抓起、从群众需求抓起,统筹推动垃圾分类抓点、连线、扩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较大提升。力争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会议强调,垃圾分类工作是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要精心谋划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围绕“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开展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系列活动,提高宣传的系统性、针对性,确保垃圾分类热度不减、氛围更加浓厚。要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坚持教育和惩戒相结合,强化公民垃圾分类的责任义务。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大力推动环卫装备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和提升,推动环卫行业向科技智慧型转型升级。要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齐中西部地区焚烧处理短板,持续提升焚烧处理能力,开展县级地区小型焚烧试点工作,不断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结构。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在青岛开展专题调研

  5月22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赴青岛西海岸新区进行专题调研,现场查看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北海花园小区和区公用事业集团刘公岛路环卫公寓。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相关同志陪同调研。在北海花园小区,秦海翔详细了解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协调统筹为抓手,以垃圾分类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为目标,以强化宣传、撤桶并点、驻桶指导为切入点,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楼院长包点、路段长包线、区片长包片、城市治理服务站统筹协调的城市管理“三长一站”基层治理工作体制,实现垃圾分类工作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不断转变,打造了垃圾分类“黄岛模式”。在刘公岛路公寓,秦海翔一行先后参观了公寓洗浴间、共享厨房、洗衣房、爱心衣物捐赠点,并与居住在公寓的环卫工人亲切交谈,对西海岸新区关爱环卫工人“四三二”工作模式给予肯定。
  现场会上,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解宏劲在会上做了以《全民参与共建共享 跑出生活垃圾分类青岛加速度》为题的发言,他表示,目前青岛市区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全覆盖,厨余垃圾分类收集率达22%(省内标准20%),回收利用率38%(国家标准35%),全域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市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新变化。
垃圾分类的青岛做法全国分享
  在介绍青岛的经验做法时解宏劲表示,青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连续5年将垃圾分类列入市办实事,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工作清单、党员“双报到”事项,整合社区、物业、居民等各方力量,提升垃圾分类质效的同时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有效路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宣教并举,推动垃圾分类融入日常、成为时尚。在全市设置垃圾分类宣教中心54座,将垃圾分类纳入校本课程,600名专业的“星火讲师”进机关、进小区、进学校开展主题宣传,将垃圾分类“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8%。激发居民自觉。坚持激励约束并重,多措并举激发群众分类自觉。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和占桶指导,对投放环节实行精准监督。结合道德银行、积分返现和兑换等激励措施,让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真正得实惠。
  青岛依托城市运管服平台,高标准建设垃圾分类应用场景,汇聚收运线路、处理设施等基础信息3.6万条,形成垃圾分类“家底一个库”、运行管理“显示一张图”、问题处置“全市一盘棋”。通过智能监控、智能称重等技术,对4000个投放点实时监测,对全市268条厨余垃圾分类收运线路、1.3万个收运点位作业情况自动考核,对全市6座处理园区实行云上监管,实现从人员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运用微信小程序,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在线指导,促进分类准确率不断提升。全市垃圾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实时监控设备,“芯片识别”模式对混装混运自动识别生成处理意见,成为考核评价重要依据,在线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目前,青岛大中型餐饮企业、文化旅游场所等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实体销售、快递、外卖等企业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规定。补齐链条优化网络。按照“三统一”(颜色、标识、车桶统一)原则,配足配齐分类收运车辆,保障厨余垃圾及时清运。布设可回收物智能回收点1300余处,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有害垃圾归集点,配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确保有害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置。“十三五”以来,青岛新建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1座,焚烧处置能力达到8700吨/日;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实现全市布局,处置能力达1390吨/日,不仅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需求,多个处置园区也成为降碳减排、资源回用、科普教育的生态基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